10.信客
学习目标
——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o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2.背景资料
社会有某种需要,应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作者从小就听人讲家乡信客的事迹,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注: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便写此篇散文以记之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了他任劳任怨[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等优秀品格,说明奉献者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1)阅读全文,概括说说全妇行文脉络是什么?
全文脉络: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2)如何理解信客这一职业?
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注: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做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注: 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的同乡竟诬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
但是,社会总体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信客终于不再坚持下去了,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常送去关怀和温暖,就是那位发财的同乡后来也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信客工作出色,还当了小学校长他死时,人们纷纷赶来吊唁
(3)特殊的职业造就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信客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事情不分分内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注: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信客诚信无私他铭记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诚信以不贪为前提,他洁身自好[注: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从不雁过拔毛[注: 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他洁白无瑕,也不怕别人怀疑
信客待人宽容他在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不说任何坏话,他保护了一个家庭
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他年轻时屡屡碰壁,穷愁潦倒,长时间当信客,文化程度提高了,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他当教师是好样的教师,当校长是好样的校长,他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
(4)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注: 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信客是作者肯定的人物,看作者褒扬什么,就知道作者在提倡什么,再联系现实生活,就可以揣摸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注: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5)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特点,质朴而典雅
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了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第二个特点,精辟而又畅达
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注: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如“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注: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注: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连声诺诺”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克(kòu) 颠(pèi) 长途 (bá)(shè)
鸡(línɡ) 耗(è) 焦(zhu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
接济( ) 伎俩( ) 嫉妒( )
灰黯( ) 吊唁( ) 诘问( )
3.解释下列词语
(1)闯码头:
(2)吊唁:
(3)穷愁潦倒:
(4)诘问:
二、文学常识
4.本文作者,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山居笔记》等
三、重点语句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5.不做信客了,为什么还去老信客的坟头烧香,你怎样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6.“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又寸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唏嘘(xū) 琢磨(zuó) 呵斥(chè) 诘问(jiè)
b.晦气(huì) 伎俩(jī) 吊唁(yàn) 文绉绉(zhòu)
c.调理(tiáo) 昏厥(juè) 赋闲(fù) 迟钝(dùn)
d.掂着(diān) 轻蔑(miè) 憎恨(zēng) 戚容(qī)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总是人头济济
[1] [2] [3] 下一页
(3)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
注音:(1);(2);(3)
解释:(1);(2);(3)
3.下列句子中应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 ,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2)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匕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3)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做不认识,厉声 他是什么人
a.诘问 质问 呵斥 b.呵斥 质问 诘问
c.诘问 呵斥 质问 d.呵斥诘问 质问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碰了几次壁,穷困潦倒[注: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b.老信客风尘苦旅一生,到头来被人糟蹋了名誉,再也做不起人,最后孤独地死在坟场里
c.老师叫小明查看过有关资料后再重新做一遍这个题目,小明仅低眉顺眼地查看了一下,就草草地关掉了电脑
d.登山运动员不远万里[注: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长途跋涉[注: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来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下,要与世界屋脊一决高下
5.对下列语句所用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排比)
b.都市里的生沉荣辱,震撼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比喻)
c.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比喻)
d.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么都说了,怎么没提起这两宗病?(设问)
6.选出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
a.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 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b.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c.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
d.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
7.作者给信客树碑立传的意图是( )
a.表现信客三十年的风尘苦旅,给信客扬名
b.信客在乡村地位很重要,作者是为宣扬信客的重要作用,提起人们的注意
c.通过赞扬信客的可贵品质,旨在倡导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来学习信客品质,大力弘扬诚信无私,宽容待人的精神
d.宣传信客的痛苦生活,号召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改变生活环境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2题
两年后,几家私塾合并成一所小学,采用新式教材
正缺一位地理教师,大家都想到了信客
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注: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不久,他担任了小学校长
在他当校长期间,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属于上乘毕业生考上城市中学的比例,也很高
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
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
8.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信客为什么做老师、校长都很出色?概括出三条主要原因
10.从人们的哪些行动可以看出信客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11.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12.根据信客生平事迹和品质,你觉得信客的哪一品质最值得你学习?为什么?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8题
一个关于诚信的异域故事
刘 勇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
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
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注: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的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而居,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14.题目中的“异域”指
15.第一段写格兰特将军陵墓坐落的位置的目的是
16.全文围绕小孩子的陵墓写了哪几件事?
17.一个无名小孩的陵墓为什么能二百多年来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
18.你知道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名言吗?试着写下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表达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答案与导解
10信客
【课堂达标】
1.扣 沛 跋涉 零碎 噩 灼
2.jì liǎnɡ jí àn yàn jié
3.(1)外出到城里谋生(2)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3)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追问,责问
4.余秋雨 文化苦旅
5.表现对老信客的尊敬
6.因为农村与城市相距甚远,不能外出者,只能靠别人带来的物品来主认识外界,了解社会“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也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他们以外出谋生者带回来的物品,来判断他出外的生活的好坏,也通过观看这些物品来了解城市的状况与发展
【课后强化】
1.b 导解:“伎”应读“jì”
2.注音:(1)jì (2) jǐ (3)jì解释:(1)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2)形容人很多的样子 (3)成(多用于否定)
3.d 导解:因为呵斥是“大声斥责”之意,无“责问”的意思;诘问:责问,追根究底[注: 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地问;质问:责问,无追问的意思三个词意思不同,按语境应选d项
4.c 导解:“低眉顺眼”是形容忍气吞声[注: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听话顺从,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5.d 导解:没用任何修辞方法
6.b 导解:a项去掉“说”后冒号,“信”字不加单引号;c项“信物”中间应加顿号;d项破折号应改为冒号
7.c 导解:a、b、d三项均曲解了原文的内容
8.写信客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
9.①游历各处;②眼界开阔;③能体谅人
10.①请信客当老师、校长;②信客去世后,来吊唁;③为信客筑墓;④修老信客的墓
11.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12.示例:诚信这一品质是最值得学习的,因为人应该以“诚信”为本,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
13.一个无名小孩的陵墓依据一个又一个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
14.美国纽约
15.引出小孩的陵墓
16.①孩子陵墓的由来;②孩子的陵墓按照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③无名孩子的陵墓在政府手中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的陵墓的邻居;④纽约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17.因为人们的诚信
18.示例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注: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示例二:2003年春天“非典”期间,全国许多药店趁机抬高药价,而天津市一家药店以诚信对顾客,坚决不发国难财,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和信任
【表达交流】
如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