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案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 任大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感知──走近屏风,感受国粹的魅力。
课间展示精美的屏风图片,配古筝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屏风的魅力。
(二)讲述故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述书画大师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在香港拍卖的小故事。
(三)介绍作者------陈从周
展示张大千入室弟子陈从周的画作<<一丝柳,一寸柔情>>,让学生评说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评述:画如其人 ,陈从周的画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他是一个观察细致,情感细腻,富有生活情趣之人。
介绍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著有《说园》等。美国人誉他为“中国园林之父” 。
(四)检查预习,释题解惑。
通过预习,大家知道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屏)那么题目<<说“屏”>>“屏”上的引号能去掉吗?(不能,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说明对象)
(过渡: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小品文,语言优美,典雅不俗。让我们听读课文,积累佳词)
(五) 欣赏小品文,品味语言魅力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划出自己认为最生动典雅的词语或句子。
(六)佳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额、掌握。
销魂xīao 微妙
帷幕wéi 伧俗cānɡ
忒tuī 韶光sháo
休憩qì 点缀zhuì
(七)我来说“屏”
1、根据第一段内容,我能说出“屏”具有什么特点。我还能给屏下个定义。
2、我还知道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3、我品味出作者对“屏”______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启发,达成共识,形成板书。
说“屏”
作用
种类 ◎巧 逻辑顺序 热爱赞美之情
设置
(八)探究解疑
(启发)说明文是客观准确、科学地说明事物,本文说明“屏”,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古诗词,这对说“屏”有何好处?
首先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
方法指导: 理解诗词——联系语境——分析作用
(预设小组讨论结果)
1、 引用古诗《秋夕》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喜爱和向往,放在文章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
2、 引用《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的使用范围广,也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
3、 引用“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强调屏很吸引人,突出屏有文化内涵,为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
教师小结:引用古典诗词来说明传统器具屏风,可谓相得益彰[注: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既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又突出了“屏”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内涵,直到今日,还让世界人民称道不已。由此可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九)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注: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
预设:扇子、灯笼、中国结、剪纸、湖笔、根雕等
布置作业
1、 请你介绍说明一件中国传统器具。(抓住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2、 请你收集写“屏”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