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记住“肃穆、荒谬、健忘”等重点字词的音、形,说出“肃穆、荒谬、健忘”的含义并会运用。
2、揣摩文中意味深长[注: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3、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导学】
一、识记积累
1、作者简介。
请学生们搜集有关聂华苓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2、字词整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杀戮( ) 悼念( ) 屹立( ) 肃穆( )
恍惚( ) 荒谬( ) 憧憬( )
(2)解释下列词语。
杀戮: 荒谬:
憧憬: 缭绕不绝:
恍惚: 肃穆:
响彻云霄[注: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二、整体感知
1、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
2、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三、质疑问难
你在预习中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难?
【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我们无法忘记,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城里,一天之内,有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二、导学反馈
1、字词题目可先在小组内互批互改,后选代表板演讲解重点。
2、整体感知部分的思考题可先在小组内交流感想,后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集体分享。
3、可先把困惑和不解放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
三、课堂研讨
活动一:聚焦引文,理解文意
1、 提问:“沉重的记忆”指什么?“美丽的记忆”又指什么?
2、 提问:正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
活动二:探究思考,体味标题的新颖独特
1、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克拉库耶伐次之行”,好不好,为什么?
活动三: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涵义。)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课堂达标】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注: 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1] [2] 下一页
【课后延伸】
一、教(学)小结
二、课后跟踪
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