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时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课前预习导学:
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 再读:自读3—5遍,读熟。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三读:大体疏通文意(借助课下注释)
(1).我会了:(写出自己会的词语解释,或者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2).我不会:(提出自己不会解释的词语或句子,或者在文中用三角号标出来。)
4、思考下列问题,了解内容。
(1)《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写到“山川之美”,美在哪里?请找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写到下面,或者用横线标在句子下面,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
(1)书:
(2)陶弘景:
(3)谢中书:
(4)康乐:
三、课堂学习研讨: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 书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请从文中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
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注: 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1] [2] 下一页
5、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注: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例:“这里有山水交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四、课内训练巩固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动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作者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注: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所见到的景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先仰视“______________”,再俯视“______________”,又平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后又分“___”“ ____”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4)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3、默写《答谢中书书》
五、课后拓展延伸
1、搜集自己喜欢的描写山水的诗文。
2、积累一些描写山水的优美词句。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