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记住“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注: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重点字词的音、形,说出“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的含义并会运用。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注: 憎:恨。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前导学】
一、识记积累
1、作者简介。
请学生们搜集有关雨果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2、字词整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曦( ) 惊骇( ) 瞥见( ) 琉璃( )
箱箧( ) 珐琅( ) ( ) 劫掠( ) 缭乱( )
2.解释词语
荡然无存:
奇迹:
独一无二[注: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典范:
不可名状[注: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富丽堂皇[注: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丰功伟绩[注: 丰:大。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注: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三、质疑问难
你在预习中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难?
【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二、导学反馈
1、字词题目可先在小组内互批互改,后选代表板演讲解重点。
2、整体感知部分的思考题可先在小组内交流感想,后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集体分享。
3、可先把困惑和不解放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
三、课堂研讨
活动一:聚焦引文,理解文意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注: 指人所做的事。],作者持什么态度?
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注: 将来有那么一天。],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活动二: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义
1、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3、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1] [2] 下一页
【课后延伸】
一、教(学)小结
二、课后跟踪
你觉得中国当年被侵略者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历史课所学内容加以评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