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临清三中 学科 语文 编写人 李振彦 审稿人 徐晓云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掌握重要字词,积累实虚词,会翻译重点句子。
(二)预习内容
一、 字音练习:给划线字注音。
缪( )贤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柱
佯( )为 汤镬( ) 靡( )乱 不怿( ) 避匿( )
二、 文学常识:填空。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 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汉武帝时共约 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评之为 “ ”。全书体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三、 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 )
2、臣愿奉璧往使。 ( )
3、拜送书于庭 ( )
4、召有司案图 ( )
5、秦自缪公以来 ( )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
四、 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 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
2、 廉颇宣言曰 古义 今
义
3、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
4、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 今义
左右: 古义 今义
五、 实词虚词:解释意义。
1、舍人( )
2、使人遗( )赵王书( )
3、徒见欺( ) 4、窃计( )
5、即患秦兵之来( ) 6、不可不许( )
7、秦以城求璧而( )赵不许,曲( )在赵
8、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 9、固请( )
10、以一璧之固逆( )强秦之欢 11、严大国之威( )
12、召有司案图( ) 13、间至赵矣( )
14、特( )以诈佯为予赵 15、引赵使者蔺相如( )
1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17、拔石城( )
18、左右欲引( )相如去( ) 19、不如因而厚遇之( )
20、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 )曰 21、为赵王寿( )
22、且( )相如素( )贱人,吾羞( ),不忍为之下
23、臣所以( )去( )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 25、臣等不肖( )
26、相如虽驽( ),独( )畏廉将军哉?顾( )吾念之
六、 词类活用:解释词类活用的字词
1、宁许
以负秦曲( ) 2、怒发上冲冠( )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4、大王必欲急臣( )
5、舍相如广成传舍( ) 6、乃使从者衣褐( )
7、间至赵矣( ) 8、卒廷见相如( )
9、相如前进缶( ) 10、左右欲刃相如( )
11、且庸人尚羞之(
) 1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
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14、臣请
完璧归赵[注: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 15、欲与王为好( )
七、 句式:判断下列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求人可使报秦者( )
3、而君幸于赵王( ) 4、徒见欺( )
5、君何以知燕王( )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7、故燕王欲结于君( ) 8、乃设九宾礼于廷( )
9、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9、赵王以为贤大夫( )
八、 省略句
:填上所省
略的内容。
1、大王见臣( )列观
2、不如因( )而厚遇之
3、( )卒廷见相如
九、 一词多义:解释词义。
1、 顾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 2、引 a引赵使者蔺相如( )
b顾野有麦场( ) b左右欲引相如去()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相如引车避匿()
d顾吾念之( ) d
引而不发[注: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
2、 幸 a而君
幸于赵王( )
4、以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则幸得脱矣 ( )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大王亦幸赦臣( ) c以绝秦望 ( )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 而 a夫秦强而赵弱( ) 6、因 a相如因持璧却立( )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不如因而厚遇之() c廉君宣恶言,而
君畏匿之( )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十、 翻译。
1、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课内探究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字词积累和文章的内容提要,理清文章思路。
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 “渑池会”“廉蔺交欢”的梗概。
(二)文本研习:
1、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
诸如此类[注: 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的问题。
2、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3、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
如胆识)
4、缪贤是怎样的人?(
挺身而出[注: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出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5、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传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万岁”——侧面。极写秦王之贪及傲慢。“恐其破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正面写心理及动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正面,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
6、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三)、当堂检测:
明人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他的理由是:“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武安君(
秦将白起)十万众压邯郸(赵都),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后练习与提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谈谈自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少于20
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前预习学案
参考答案
九、一词多义:
1 顾: a ( 回头 ) b (看见环顾 ) c ( 拜访 ) d ( 但是 只是不过)
2 引: a ( 延
请 ) b ( 牵拉 ) c ( 驱引申为掉转 ) d ( 拉开 )
3 幸: a ( 宠幸 ) b ( 侥幸 ) c ( 幸而 也可不译 ) d ( 特地 )
4 以: a ( 凭借 ) b ( 用 拿) c ( 用来 ) d ( 因为 )
5 而:a ( 表并列 ) b ( 表假设如果 ) c (表顺接 ) d ( 表转折 但是 )
6 因: a ( 连词表承接 于是 ) b ( 介词 由此 ,趁机 )
十、
1 秦国用城池换取和氏璧但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但秦国不给赵国 城池,理亏在秦国.
2我们离开父母兄弟侍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3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
4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急困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仇恩怨放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