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单元三
<< 拿 来 主 义 >> 教案
张 玲
教学目标:1.杂文的特征
2.领会鲁迅先生杂文“匕首投枪”的锋芒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____知识是建构起来的,协作也是建构.
文本背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以及当时在青年中对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两个方面普遍存在的两种极端情绪(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和全盘肯定外来文化),
针锋相对[注: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地提出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事实上,就是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批判地继承,
鲁迅先生称之为”拿来主义”.
文体特征:杂文____文艺性政论文.属于议论文,但兼具文艺性.短小犀利,生动时有幽默,常从生活现象入手,阐述大道理,或者截取大事件中一个片断,进行深入说理.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直刺反动派的心脏.”今天就以解读“拿来主义”为例,来感受
鲁迅先生杂文“匕首投枪”的锋芒!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已经学过好多篇了.这些作品有小说,有散文.大家能报上这些作品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将走进先生的另一类文体__杂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先生的杂文有”匕首”“投枪”的评价.先生本人,也被誉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那么,什么是”匕首”“投枪”,谁能谈谈?生回答.师引导:“匕首”是拿人性命,致人死命的.“投枪”也一样.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有这样的力量夺人性命吗?他的杂文能直刺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吗?“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又怎么理解呢?大家想一想“旗帜”作何所用?(示例:旗帜,是
开路先锋[注: 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是导引,是前进的方向,是奋斗的指示灯,让后行者辨明方向和前途,不走弯路,不走错路.鲁迅先生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声誉.他这面旗帜能否指明中国革命的道路?今天,我们就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感受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杂文“匕首”“投枪”的力量和先生为何会赢得“文化战线上一面旗帜”的评价.
1. 课前预习,反复阅读文本,划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标记不理解的语句,并给每段标上序号(要求至少要阅读三遍). 名词术语____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抛来,抛给,送来,拿来主义.
2. 课堂指名一名学生阅读全文一遍.寻问学生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3. 文中提到中国在”学艺”上,走过几条路?即有过几大主义?
1) 闭关主义,此路强大国家了吗?____闭关主义导致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我国的大门,又使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四面大墙上钉了一串钉子.我们的国家
遍体鳞伤[注: 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我们的关没有闭住,却引来了一群狼,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可见,闭关主义非但不能强国,相反,是卖了国家.我们吃了帝国主义多少亏!可见,闭关主义,此路不通!试想,有谁敢于这样赤裸裸的揭露清政府的嘴脸,只有鲁迅,他把他锋利的“匕首”直接刺入了清政府的心脏.闭关主义卖国啊!你能说,先生的杂文没有“匕首”的锋芒吗?
2) 那么,改为了“送去主义”此路畅通吗?国家的命运又如何呢?
鲁迅先生说,我们给外国人送去了古董,古画和新画,还有
梅博士去苏联表演.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文化的精髓,我们不断的送去,把文化,把国粹
源源不断[注: 形容接连不断。]的送给了帝国主义国家,总有一天,会养的帝国主义国家越来越肥,我们不断的走向贫穷和匮乏,总有一天,我们会送到自己断粮断炊,会贻害我们的后代子孙,他们将靠乞讨过生活.可见,此路也是不通的!大家再想一想,“送去主义”是谁在走的道路啊?
那可是先生健在的现执政府啊!有谁敢揭开现执政府的面纱,直戳脊梁,说国民党政府是媚外,是祸害国家,贻害子孙,先生就这样又把他的“匕首”插在执政府的心脏上!所以说,先生是“斗士”是“革命家”!这种锐利的目光,这种先驱者的形象,这种站在青年革命的最前列的先锋,不就是鲜艳夺目的旗帜吗!送去主义,此路不通!
3) 再走第三条新路如何呢?我们送去了很多,文化的,经济的(煤,钢铁,白银等等),西方列强送来了什么呢?
送来主义____英国 鸦片 毒品,会使我们的民族走向颓废
德国 废枪炮 垃圾,废品无用的东西.
法国 香粉
可有可无[注: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的点缀,低廉的施舍.
美国 电影
日本 生活小东西(洋碱,洋布,洋火,洋瓷盆子等等) 垄断我们的市场,一时之间,日货赚足了我们的钞票.但决不是技术的提供和帮助.
可见,帝国主义的用心是险恶的. 这样看来,送来主义也是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的,此路照样不通!
这三条路其实质都是祸害国家,而执政府却正是走了或正在走着这样的路,鲁迅先生就是一层一层地揭露了执政府卖国媚外的嘴脸!所以从这三个层面上说,先生的杂文不就是“匕首、投枪”,吗!倘若仅限于此,还不能体现先生是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先生否定了过去,现在中国所走的三条路,截断了中国再走下去的可能!可以证明先生杂文的“匕首”锋芒了!那么,青年该
何去何从[注: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呢?正确的强国之路是什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呢?鲁迅先生不愧是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在青年,在国家不知路在何方之时,他坚决果断地指出:路当然是有的,这就是____拿来主义!
文章在“破”的基础上,
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的“立”起了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只有拿来主义才能救国!只有拿来主义,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
4. 拿来主义,先生是如何阐述这种主张的?
(1)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不要做孱头,不要做昏蛋,不要做废物!
(3)要占有.挑选
(4)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怎样看待穷青年占有大宅子这则材料呢?作为论据,你认为它是比喻论证,还是举例论证?
“譬如”表明是打个比方说.那么,作为比喻论证,,”大宅子”比喻什么?大宅子里有什么?分别比喻什么?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鱼翅”比喻文化中的精髓.要吸收.
“鸦片”比喻文化中有害又有益的东西.
“烟灯烟枪”比喻文化中有害但有教育意义的东西.
“姨太太”比喻文化中有害的东西.即糟粕.
先生主张先占有,之后要动脑筋,挑选有价值的.意义大的,精髓去使用,要区别对待,剔除糟粕,保留有益的或者存放,但对糟粕,一定要毁灭!这个过程,需要胆识,不畏惧大宅子里有毒品,要沉着,不能把有害的选取了,要放出眼光,有辨识能力,要主动,要自主,自己拿,那种抛给送来的都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这就是拿来主义!
6.现在我们看看“拿来主义”之后,”大宅子”发生了那些变化?
大宅子____ 鱼翅留下来 使用
____ 烟灯,烟枪拿走了(到博物馆去了) 存放
____ 鸦片没有了(到药房去了) 存放
____ 姨太太走散了 毁灭
那么,挑选之后,大宅子里只有“鱼翅”(精华),大宅子不再是原来的大宅子,旧宅子,而是新宅子.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新文艺.
推陈出新[注: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鲁迅先生正是提倡这种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态度.即拿来主义,只有如此,文艺才是新文艺!这才是中国应该走的路!于是,青年还会迷惘吗?当然不会了!你能说先生不是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吗?<<拿来主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所以,请大家深入的研习先生的杂文吧,怀着尊敬之心敬仰先生的品格吧!
7.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_____用“鱼翅”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阐述“文化”的大道理.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语言犀利.或反语,或讽刺,辛辣,嘲讽的意味浓烈,时有幽默(摩登等词语).
8.作业:
1)课外选鲁迅先生的其他杂文一篇,感受“匕首,投枪”的锋芒!
2)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完
2011年2月26日
板书设计
拿 来 主 义
鲁 迅
闭关主义______此路不通 帝国主义侵略
送去主义______此路不通 贻害子孙后代
送来主义______此路不通 颓废民族精神
拿来主义______
畅通无阻[注: 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成为了新文艺
先破后立 以小见大 比 喻 论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