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例谈
福建晋江市苏安小学 吴鸿玉
【文章摘要】
学生对作文课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变环境,引导选材。
二、“细节还原”指导。
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指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板鸭式”教学,必然有背于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点的要求。尤其是作文课,若采取“板鸭式”的“满堂灌”,则教师“累”,学生更“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尽管绞尽脑汁,还是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导”促“写”,提高效率。
一、改变环境,引导选材。
一味把教室作为课堂,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缺乏新鲜感。如果改变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视野,帮助打开选材思路。如一位教师指导写《水牛》时,带学生到田野中观察水牛。学生边抛地瓜藤喂水牛,边观察水牛的外形、吃食和走动的情形。由于观察空间扩大了,学生注意力集中,发现了水牛的许多特点;水牛的脚有四个蹄,走路时前两个脚着地,后两个蹄不着地;牛尾巴灵活地弯卷着,不停地拂扫想落在它身上的蝇蚊,等等。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了。
二、“细节还原”指导
选好了材料,学生应该就有话可写了。但是小学生在作文中的最大毛病莫过于有话写不出来。解决这一问题,习作前对学生进行“细节还原”指导,是一种好的途径。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指导写《我喜欢的一种东西》时,一位学生拟写《兔子》,对他“怎样喜欢兔子”所作的一次“细节还原”指导。
生:一天,我放学后去看小白兔,小白兔不见了。
师:你是怎样发现小白兔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