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描述、自己的想法介绍得很有些不够周到的地方。于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我进行了指导。 当然,最后,学生说出的作文是比较高水平的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压堂十分钟之多。教研员有话讲了:怎么样,不试讲不行吧?我心里想:试讲究行吗?今天出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到了公开课上会出什么问题?大家在一起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一些“微调”。然后,我“走马上课”。 由于是作文公开课,大家显得热情比较高。学生们很配合,按照我的设计,非常的顺利。学风筝、作风筝、放风筝,每一个要点都说得非常活跃,精彩。我高兴得拿着话筒到处采访。说完以后,教研员还不吹哨,没办法,安排学生课堂写作,我转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一直过了将近十分钟,课,终于上完了。 我问教研员:怎么回事?怎么给这么长时间?他们笑了:你的指导部分才用了32分钟。什么?我傻了。这是32分钟能够做完的事情吗?哦。试讲惹的祸。 听课老师对这节课倒是倍加赞赏。教研员在评课时把握得课也碰得很高。但是,我内心却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老师们除了学一些思路,这节课是学不了的。 反思:这是我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上的最后一节公开课。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担任了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只是要把这个班级送到毕业才能“脱产”。 现在回忆起来,应该说词作文指导的经历是我现在搞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的原始经验积累吧。最起码,那时我把科技活动与作文给整合在了一起。当然,那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对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现在这样的思考,因此,活动的指导方面,也多是以老师为主的,即使活动的安排,也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至于学生的个性兴趣,没怎么考虑。 作为公开课,我到更倾向于自己试讲的那节。因为,那节课真实,而在礼堂上的那节课,便很虚假了——一切都是准备好的,学生和老师之不过是在演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