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都属于是“立意准确”的。但这仅仅是我们所说的审题的一个层面,还远不是最终的立意,还要寻求提示材料与命题意图的交汇点。
2.审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是命题人暗示或希望你写什么内容。对于命题意图,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只能遵循,不能违背,而这又常常被人忽视。因此,要十分注意。
在上面题目中,命题者在交待完材料之后说:“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这则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发你很多思考,但并不是每一种思考都对路。在前一句反问句中其实已包含有答案,那也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思考的方向:“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吗?”很显然,命题者以为,目标一旦定下有时是可以更改的,而更改的依据就是客观现实。这就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联系上面提示材料所蕴涵的观点,至此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目标要随实际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既符合提示材料的观点,也满足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我们所写文章的最终立意。
3.审话题本身:
本题是一个关系型话题,立意准确之后,还要能揭示出“目标”和“现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围绕这种关系行文。“目标要切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有时也会左右既定的目标”,这就是该话题内部所包含的关系。
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②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既定目标;
③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既定目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目标;、
适当降低“飞行”的高度
在某一教堂的一座石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我年轻的时候,立志要改变世界,然而却发现难以实现;中年的时候,我又想去改变我的国家,却又发现实现不了;老年的时候,我只好想着去改变家庭,却已经无能为力了。现在回头想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