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怎么只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原来,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等,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要求)请你以“展现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如果她在履历表上填上“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肯定不会像“做苹果饼这么打动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问题是很多人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特长放大,而不是细化,具体化,这样,你的特长反倒不成其为特长了。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对待事物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写这篇文章,要善于结合实际,还可以正反对比,但一定要挖掘它的深层次主题。
十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上“秃头论证”的理论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已走向了反面。
(要求)根据上面材料,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哲学问题。而哲学的命题也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总结。那么,我们就可以引证古今中外,或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事例,来阐述如何提高对事物的预见性,做到抓住事物的苗头,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十三,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丹麦华侨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赶公共汽车忘了带月票,她非常紧张,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