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在话题作文审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由概念或命题构成,包含多个层面。剖析话题,挖掘话题内涵,就要从分析话题的意义层面入手,分析话题之下还有多少子话题。
例如;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构思一篇作文
1.意义层面;就是不隐藏自己。
2.下一层面:
①表现自己,于是会知道自己的缺点
②表现自己,是走向成功的台阶
③表现自己,展现生命的高度
④表现自己,是相信自己的表现
⑤表现自己,不同于炫耀
⑥表现自己,才能体会生命的真味
⑦我们不单要敢于表现自己,还要善于表现自己
这些现象,或统一到对生活的正确态度上,或统一到对国家民族振兴的责任上,这样不但打开了思路,而且作文有了一定的高度。
分析话题所涉及到的内容,运用得是相似联想。如此一来,打开了思路。
二.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拓展阅读,搜索阅读信息。
① 毛遂自荐,终能把剑于堂,救主于危难,其才实可鉴。而卢尊沙者夸口于楚王,割鼻于殿下,实为宜也。
② 记得有人告诉苏格拉底,他的儿子太爱表现,他却满意地笑了:“是吗?他还知道这样发现自己吗?”
三.面向生活,搜索实事材料
四.完善形式,选择恰当的文体
例文1
要敢于表现自己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绅有两个女儿长得很美,凡是到他家的客人都对他的女儿赞不绝口,而他却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她们都是丑八怪。”时间久了,他的话被传了出来,于是一直到女儿老了也没有媒人登他家的门。
这个乡绅因为“谦虚”而说出的话却被当成了真,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故事虽然有些夸张,说明的道理却很值得深思。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谦虚的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谦虚”这两个字被曲解了,仿佛只有否认自己的才能,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才算谦虚。实际上,承认自己的才能,甚至当众表现,都不能算是不谦虚,因为表现才能的目的在于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他并向他请教时,虽“未出茅庐”,却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