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千古名诗: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好的一首诗啊,再看看今昔的晚霞,早已涂好了胭脂,准备去参加另一个盛大的舞会了……(末了,以诗收尾,前后呼应,让晚霞更加蒙上了一层诗的意味。全文感情真挚,小作者她真的爱晚霞,因此才能写出这么如梦如幻的晚霞来。相信我们读了之后也都想看看天空的晚霞吧!)
又见圆明园第一次见到圆明园,是在儿时的一个夏天同奶奶一起去的。那是一个老大老大的园子,满眼的残垣断壁。掩在杂草丛中的乱石,上面刻着挺好看的花纹;一些粗大的石柱子,直挺挺地矗立着……不过是一座废墟。这里没有什么好看,可我不明白,怎么在那么多人来到这儿。
时隔多年,如今,我又见到你了——依如往昔的圆明园。步入大门,顿有一种步入历史陈迹的感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残缺不全但仍高高挺立着的石柱,从石柱上雕刻着的图案,我看到了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殿堂;从石壁上黑色的痕迹我闻到了旷日持久的烟火味。我伸手抚摸着她,似乎听到了沉痛的诉说,她把我带到了那烟火漫天的一百五十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园中,他们见到那么多奇珍异宝,就如饿狼一般,疯狂抢夺。能拿的都拿走了,不能运走的干脆统统毁掉,一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于是一座世界珍园便从此失去了自己独有的光彩。
这园子也似乎在诉说着清廷的无能,诉说着让人感到耻辱的一部任人宰割的近代史;中国人的隐痛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被剥揭……
园子里栽了许许多多松树和柏树,它们苍萃挺拔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鼓舞。
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多。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注视着脚下的石壁陷入了沉思。他那饱经风霜的面庞映出圆明园百十年苍桑的历史。历史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无穷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中国要强大,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不会被任意欺凌的,作为历史的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思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