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也不失为“美”——读《三国演义》有感
作者:王琨程
益放在兄弟“义气”的后面。我认为这才是刘备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要想换取政治上的成功,必要时要牺牲道德上的“义”。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哪个帝王之家不是腥风血雨的。譬如:曹操长子曹丕即位后,担心曹植会篡位,要求曹植七步成诗,最后曹植赋诗,曹丕也念及手足情,没有杀曹植,但也将其软禁。隋炀帝杨广善于掩饰,既博得了父母的好感,又成功诋毁了太子杨勇,最后杀父自立,杨勇也被他赐死。太子李建成本来就忌惮李世民功劳和才能,想除掉他,李世民也明白不杀李建成就不能确保自身安全,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父让位。
另外一个原因,是从写作的角度考虑的,作者一方面将刘备蜀国描写得如此美好,同时又将他置于失败的境地。这样,读者就会从深深的惋惜当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的冲击,品尝到悲剧美感的韵味所在,既给人们带来陶醉,也给人们留下回味思考的空间。
因此,《三国演义》的结局虽然以蜀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在我看来,“悲”也不失为“美”。
五年级:王琨程
![我要投稿](https://www.25622.com/xiaoxue/UploadFiles_4931/201303/2013032216574588.gif)
![赞一下](https://www.25622.com/xiaoxue/UploadFiles_4931/201303/2013032216574544.gif)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