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留人回味的艺术
作者:艺术
与人谈话,很多人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让对方时常忆起。 卡耐基曾访问过工业家詹森,他当时是詹森公司的总裁。 令卡耐基感兴趣的是,他是个能让听众笑、有时且能让他们哭、并总对他的话长记 不忘的演说家。 “你来得正好。”詹森站起来对卡耐基说。“我有件特别的差事要做呢!我已草草 记下今晚对工人讲话的结尾。” “把脑子里的讲演从头至尾整出头绪来,真叫人大舒一口气呢。”卡耐基说。 “噢,它们尚未完全在脑里成形,”詹森说,“还只是笼统的概念,以至我想用来 作结论的特殊方式。” 詹森不是职业演说家,从未考虑过用什么铿锵的言语或精致的辞句。不过,他倒从 经验中学到了成功沟通的秘诀之一。他晓得若要讲得好,必须有个好结尾。他了解欲使 听众印象鲜明,必须使演讲的内容合理地推进,以归纳于结论。 你可曾知道,在演说中的哪些部分最有可能显示你是个缺乏经验的新手或是演说专 家?那就是开头和结尾。 开始与结束几乎对任何一种活动来说,都是最不容易有纯熟表现的部分。在一个社 会场合中,优雅地进入会场,以及潇洒地退席,是最需要技巧的一种表现,在一次正式 的会谈中,最困难的工作,是一开始就赢得对方的信任,以及成功地结束会谈。 结尾是一场演说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当一个演说者退席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 犹在耳边回响,这些话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余音绕梁”即是如此。不过,一般初 学演说的人,很少会注意到这里面的重要性。他们的结尾经常令人感到平谈无奇。 有些人总在结束时说:“对于这件事,我大概只能说这么多了。因此,我想,我该 结束了。”这种讲演者常常施放一阵烟幕,说句“感谢各位”,就想遮掩自己未能令人 满意作结尾的无能。这样算不得是结尾。这只是个错[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