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体”;叹息的,是她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就是女工也还是第二件了。”这般有才学之人,竟是视读书写字为无德之事!可悲啊!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她抽得的签是牡丹。的确,在旧时人的眼中,宝钗的确是“群芳之冠”。签上的“任是无情也动人”一语说出宝钗的性格特征:她住的蘅芜院冷冷清清;她的穿着单单调调,所用具是冷色;她吃的药叫做“冷香丸”。无疑,她是一个“冷人”,就如她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也形象地体现出她的过分随时和罕言寡语吗?或许现在很多人并不喜欢她,总认为她和黛玉在争“宝二奶奶”之位,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她是个实在的人,对任何人,包括黛玉,从她好心送燕窝就看得出这一点。她的问题就在,她是个封建主义者,是一个被封建道德观包围的少女,她一心一意地推崇封建制度,像贾母和王夫人一样。她想要宝玉和封建制度相结合,然而,她失败了,宝玉结婚后始终不爱她。
《红楼梦》中,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不是上面三位,而是丫鬟晴雯。
晴雯是怡红院中的大丫环之一,她是作者描写的处于奴隶地位的丫鬟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一个。她连家乡父母也不记得,是赖大家的买来当礼物送给贾母的。书中作者为晴雯花的笔墨并不多,但每个片段都很精彩。晴雯的性格是阳光的,她不像黛玉那样,精神上那么悲苦,也不像袭人那样悲屈,对待王夫人那样可以要她生,也可以要她死的主子,她不屈服。她始终以一颗平等无邪的心对待宝玉,就像对待一个好朋友。可以说,晴雯是大观园内唯一一个野性未驯的丫鬟,果然,她也是最悲惨的一个牺牲者。晴雯之死,或许是《红楼梦》中最缠绵悱恻的片段了,它不仅写出了真情,更是在控诉这个社会:袭人和宝玉是有私情的,但却大受王夫人的赏识;晴雯完全是清白的,却被骂作狐狸精,在她“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之际赶出大观园,当晚就悲惨地死去。晴雯的死,代表了封建社会许多无辜者的惨死。
《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读之,让人回味无穷。正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