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少年作家,我们就会想到韩寒、郭敬明等一些“80后”人物。他们在中国文学市场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就我看过的关于他们的文章来说,大多数评论者都是以评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
他们认为,少年作家年龄尚幼根本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只能依靠仅有的一些阅历再加上想象力来创作,更有甚者,以这批少年作家最近没出什么作品为由,大肆吹鼓他们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太大,令他们不得不对现实妥协,褪去他们的才气,安按稳稳地恢复平凡人的身份。
其实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对现代的流行小说一点也不感冒,说白了我一般只看自己的小说。我是冲着批判“80后”的言论去看它的书的,看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应该被如此批判。
就拿郭敬明来说吧,从新概念获奖到《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炉,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文笔及想象力是极好的,要不然他也不能在青少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真的很佩服他对文字如此纯熟的驾驶能力,仅仅一些平凡的文字,其中却能蕴涵世界上最悲凉、最凄美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幻城》被青少年如此狂热追捧的原因吧。――没别的,郭敬明的文章实在太好了。
也许一些群众看到这里要打哇哇说,你是网育吧,郭敬明作品涉嫌抄袭已经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了。你不会连这点也要袒护他吧?
不错,有很多文章宣称一些“80后”作者涉及抄袭,但我觉得这种行为不该叫抄袭,而应该叫借鉴。那些作者又是接见了书中的某写笔法,那为什么原着不出名,被“80后”作者借鉴了之后就出名了呢?而且“80后”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想想,一个作家要在二三个月内出一部长篇,他不借鉴,怎么办?而他的抄袭,也许正是受当今文坛“浮躁风”的影响吧。但那些批判他们的作家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文坛浮躁的风气由来以久,你们都不能避灾,何况他们嫩!而且有时候,这些浮躁还是你们长给他们的,不是么?
其实我感觉少年作家们也有努力改变自身浮躁的功利心,比如说郭敬明这两年就没有出什么作品,以至于被批判为才能隐退。比起才能隐退的这种说法,我更倾向于把这种状况理解为是他们的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