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拉木鼓声,才会下凡间来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佤族民居是最简单的竹楼,由竹片,竹篾,竹竿,竹枝和茅草搭建中间腾空的两层房,大体跟傣族竹楼相似,但是里面几乎空无一物,无桌无凳,无床,无被褥,睡觉就是一块木板,只有麻布当被盖,木头当枕头,和衣而睡。受亚当夏娃的影响,这是一个最保守的民族,男女没有确定关系之前,绝对不会单独行动的。
他们的起居饮食都是比较特殊,喝的是苦茶、茶膏。喜欢嚼槟榔,喝泡水酒,吃昆虫,虫蛹,蛇,老鼠的习惯。对辣椒情有独钟,民间说法“无辣吃不饱”,一天吃二餐,都是米,菜,油盐一锅熟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佤族人们认为古铜色肤色是最美的颜色,地处西南澜沧江地域,日照时间较长,佤族儿女肤色较黑,除了牙齿,甚至嘴唇都是自然黑,美的可爱,男人头发挺长,扎辫子也都很正常,不过那都是没有结婚的象征。
佤族民居屋旁,有一幅历史名画——沧源壁画。就是垂直的岩壁上做画,涂料比较讲究用赤铁矿,虫胶,动物的血混合而成。所以壁画成赭色,图案立体感较强,都是一些五官不清的人和头尾不齐的动物。虽然我们都不懂画里的含义,但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佤族人就懂得描绘这样一幅古朴,形象的原始生活百态图,足足反映了佤族人民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值得敬佩。这幅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佤族子孙一直当是神供奉,还深信自己就是石洞里钻出来的人。
看过佤族民居,好像是这些怒江与澜沧江旁的佤族人给我上了一节难忘的历史课。说到历史,难免想到北国雪花飘,南方纸扇摇。你看,前面的一个景点就是天之涯,海之角的高山族、黎族村寨。
放眼椰林婆娑,槟榔树,芭蕉树,剑兰,紫竹相映成趣,造物主的神奇与恩赐在这里一览无余。
高山族的圆形木楼如炮台一样,孤零零的,高树矮竹的剪影舞动了木楼的身躯,在路旁的池塘边上等候着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面孔。门口的空地上,插着一个个尖尖的木牌,木牌上绘画的是妈祖,佛祖,菩萨,运财童子等图案。
走上高山族木楼,房门紧闭,透过门缝,可见里面的茶具,佛具,乐器均齐。遥想阿里山的泉水甘甜,阿里山的姑娘俊俏,小伙壮实。可是无法深究,毕竟这里没有工作人员值班。——听说去参加邻村黎寨跳竹竿舞去了。看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