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从泰国回来的朋友,带了一些泰国电视广告视频,我看了以后感觉创意十足,幽默而乐观,写实场面占大多数,看镜头中皮肤黝黑白齿张露的泰国人,我就感到“国家地理”的特色与魅力,又乡下又纯朴,都有着灿烂的笑容。
相反我发现国内的电视广告,包括香港和台湾,基本上都是始终如一的理想家庭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模式的复刻版,角色都有着高尚的职业,标准的笑容,漂亮的小孩和英俊的狗……仿佛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赶超美国,整容技术已经普遍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真正的事实是,目前我国相当大部分的人群的生活模式的水平是比不上坐在政府大楼里的狗的。而相当一小部分人群的生活模式的水平甚至连守门口的狗都不如。
我们中国人做人做事凡人凡事讲究一个一成不变的标准,一个恒久不变的模式,乐于将接触到的所有人与所有事都往自我设立的固定框架里硬套,于是常常遇到无法与自我框架相重合的事物,一旦遇见就立刻全力抵制极力封杀,但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结果就是弄得自己痛苦不堪。
我们将此现象称作“模式化”。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傻b硬去搞一件傻b的事情,最后搞到大脑如同电脑死机。
前一段时间我们具体什么考试我忘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曾出过一道议论作文题目,大概参考内容就是:面对同一节画同一个苹果的美术课,中国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标准画得相形相似,而外国学生画出来的内容形式却五花八门,像梨子的,像鸡蛋的,像飞机的,像航母的……当时我一看,感到正中下怀信心大增,洋洋洒洒地写满了一张试卷,从中国人人格的“模式化”的弊端阐述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封建残余的劣根性,从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演绎到孔夫子与老夫子的内在联系……
后来的结果告诉我,非常不幸的是,我没揣摩明白出题人的想法。
因为我的语文老师后来向我透露她的真实想法:我们要从中国式的教育中看出优点来,我们是过来人,我们把我们的阅历和经验传授给你们,我们的绝对是正确的,可以让你们少走许多弯路……
我相信只要我一字不漏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