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心灵,超越千年的民族之路上,是什么让我们传承不惜,寻找民族的精神力量,清明,生命从来不曾离去!
——题记
今天是2009年的4月4日,农历的清明时节。
清明是个怀念故人的节日,记得《论语学而》有句“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对于故去的人寄予一定的哀思,那么社会的风气必会醇厚起来。人们在清明到来的时刻,以诚挚之心与肃穆之心,去祭奠先祖,追思故人。今天,我要在这清明时节,追思和缅怀逝者,也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各种生活。
(1)祭亲
今年的3月25日是奶奶的周年忌日,不知不觉中,奶奶离去已经整整一年了。
今天大早,我就到网上自己为爷爷奶奶建立的网上公墓“满天香华”去祭拜了。
因为,今年是爷爷去世十周年,奶奶周年。
重新拾起对奶奶的记忆,发现原来这些事原来还这么让我记忆犹新。
奶奶是一个很传统的老人,在现在看来,似乎很迷信,但其实我渐渐发现这些都是一些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从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到怀有慈悲、善恶之心,这些都是普通的中国人所普遍拥有民族心理,很细小却很真实。
我想说,奶奶对我的影响会是终生的。因为从小奶奶就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影响我。从生活到社会等等。
奶奶的品质就如她的形表一样,清秀、正直、质朴。不管是生,或死,一直如此。
在奶奶离去的这一年里,她曾有的许多生活的片断、支言碎语,都不断浮现在我眼前,深夜不眠、寂寞无人时。
奶奶生前总期望着我可以考上大学,她说到时,她要奖我一千元。现在,离高考还有64天,我会将奶奶的遗愿化作我高考冲刺的动力。
(2)根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