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那出征的归人……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离开北京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滋生出一种北京情节,我想,也许是两年后,也许是更远的将来,总有一天,我会走到她的心里去,只要用心。
(其二:天津)
告别了朋友,一个人只身来到了天津。别了十年之久,儿时里天津的片段已经模糊不清,然而却能肯定天津仍保留了大部分过去的风貌民俗,传统的街道,依然游人如潮。
去了趟镇东,去了趟食品街,览尽了天津的风情。
古楼门口仍是芳草碧连天,有那么一瞬,心中忽然安静了会儿,我听到了久远的鼓声,一声声颤动着历史的脉搏。走马观花地看了扬柳青的年画,毕竟是大艺术,看了许久仍看不出妙处。只是那绚丽多姿的风筝却令人爱不释手,累了,便拣一个柳道旁的位置坐下,浓香四溢的茶汤才真正让人感觉来到了天津。再走几步,一百七十多年五代相传的泥人张依旧心灵手巧,古老的岁月为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添了几分素雅,一件件均泛着古朴幽幻的光辉。 以前读过冯骥才的小说,那些发生在天津卫的故事,一个个都离奇极了,但没想到它们真的存在过,哲人说: “传说中的城市很大部分是他实际存在需要的,而实际存在的城市却比传说的实际要少。”我不禁莞尔,传说,也许就是好多年前的真实扩写而成。
最后一天,去了图书大厦,五层楼的书光是名目就看不完,细细挑了两本当地没有的书籍便下了楼,暖暖的阳光懒懒爬进窗,清新的味道无处不在,感觉真好。
天津很大,一点儿也不逊于北京,通常两个目的地之间要坐三十多分钟的公交车。破旧的公交车汽油味很浓,踉踉跄跄地行驶在公路上。在天津,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机动车的数量很少,因此交通不大拥挤,晃了许久,就到达了目的地。
天,渐渐地黑了,路灯绽放出昏茫的光,光线散落于前方的路上,我的视线突然迷惘了——没有看见熟悉的建筑物,更确切一点,这个地段连建筑物都很少。我滑稽地站在路中央,四周是宽广的视野,一个傻乎乎的念头浮了上来——大概,是迷路了吧。
顿了顿,又突然很想笑,甚至有种莫名其妙的惊喜,第一次迷路了,而且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我就这样傻乎乎地走在大街上,一种轻巧的愉悦压下了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