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所以,他对于那个问题的回答,是那样地令我吃惊,甚至是失望!
后来,当我恍然,我终于明白,我们决不能只从一位哲学家的一句话或对于某一问题的一个答案里,去判断或者揣测他的处世态度。
正如维根所说的,语言的描述可能是无力而极不精确的。
而我说,误解极可能诞生于他人善意的头脑。当这样的悲剧发生,我们不应该归咎于谁谁,而必须坚持延续我们那试图理解的善意。
维根的否定,正是源自他对于人类心灵(头脑),思维独一无二的肯定。他认为,人类心产生于脑,但决不仅仅是大脑所进行的某些简单的计算,那些计算进行存在于某些条件,而那些条件则是瞬息万变的,瞬息万变的原因又正是源于心。这种循环式的矛盾正是机器所无法模拟的。
他的否定,并不是对于科技的悲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于人类心灵与思维的乐观。就如那个孩子播种的那片镜面似的天空,当我们凝望的时候,却永远也数不清那里究竟有多少个热情洋溢的孩子。
对于文明,现代文明的批判,维根是毫不迟疑,毫不掩饰,毫不留情的。
他就像是一个理直气壮的孩子,面对那群我行我素的成年人,他还是勇敢站了出来,倒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表达真相。这,令我想起了安徒生的那一篇童话。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做《西方的没落》,书中对于十九世纪乃至以后的西方文明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而对于之前的西方文化,十分地怀念,并赞赏有加。
而维根正是他的那种观点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当物质文明急剧发展,人们在欲望的趋势下,便分裂为各自为阵的小群体,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松散分裂,直至衰败。
但那个孩子是坚强的,和那无数的哲学的孩子一样,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下,唱着自己的歌谣,他们并不害怕无人倾听,孤独寂寞,也不会害怕残酷的现实,真实的自我,始终吟唱,就像在战场上始终伴随着他的那一曲《命运》一样,那一刻他是永恒而充实的,因为那个孩子在自己的思想中,沉醉了。
在文章的结尾,必须澄清的是,此文并不是对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任何形式探究或者诠释。而只从某种私人的角度,对于维根和他那片曾经抬头仰望过的天空的理解和感受。
我愿意相信,他只不过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