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的把你想起。”当听到这样伤感催泪的曲子时,你是不是也想起了在远方的故乡,心里泛起了丝丝的牵挂?
曾经,故乡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可以说对于故乡,我从未有过明确清晰的认识。只知道,放学以后该回的地方就是家;吃饭时,该去的地方就是家;困倦时;可以让你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而现在,我喜欢站在连云港师专最高的地方,举目向南看,一直向南,我想看看故乡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夜晚亮了没有。
睡不着的时候,就出去看校园里黑色模糊的轮廓,偶尔散落在教室里昏黄的灯火。天亮的时候会抬头望天,想着那些移动的云朵会不会拼凑出一张记忆深处的面容,一瞬间可以让我丧失所有的语言,仓皇的、伤感的,花果山山顶,有飞鸟扑闪着翅膀飞上高高的苍穹。
我思念故乡的吴侬软语。站在上海嘉定轻巧细致的拱桥上,双手支贻,聆听潺潺地流水声,眼望两排白墙青瓦的小屋,小屋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的评弹,是多么美好的感受。
陌上花开素颜,思念缱绻,半支素笺,再也无法呈现一个唯美的流年。纵使人在咫尺,而思在天涯,也挽歌不会当初那澄净纷繁的往事。
汪曾祺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我觉得:上海像一团糍饭,外部表面光洁和谐,里面却包着七歪八扭的路、街、弄堂。我小时候虽住在弄堂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弄堂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夏天了。夏天的早晨,被闹钟闹醒,大家就起来干活了,搓衣板的声音、切菜的声音、哪一家音响开得很大,传出来的音乐混杂在一起,却让我没有觉得丝毫的烦躁,倒反而很和谐、很温馨。
夕阳西下,弄堂里的躺椅就多起来了,外头车水马龙,弄堂里面却安安静静。小朋友们打牌,妇女们磕瓜子,老人们话家常、谈子女,不紧不慢。稍微晚一些,小朋友们被大人哄走了,该回去睡觉了,老人们丝毫不察觉,在泛着黄光的路灯下继续侃大山,聊到九点甚至更晚才回家睡觉。
上海浦西有一个着名的景点——城隍庙,那里有上海的特产——小笼包。城隍庙里的南翔小笼包是在上海能买到的最好吃的小笼包之一。店里每天都有成群的人来吃小笼包,要是不先定位再去吃的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