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乐,它的境界越来越宏大,如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的清新,柳堤的早晨真令人快然神荡。
立在堤上,河中一切都收入眼底。
河上的一叶扁舟,或者一艘巨轮,在朝霞里,该去的都去了,该来的尚有距离,此刻,不禁油然而生出自豪,啊,只有我们还是“立于斯”地迎着朝阳,眼前还是绿树、白水、蓝天。“还在当下”,好轻松自得啊,更感到朝阳中的一切事物更加畅快而朝气十足——
云霞散开了,丝丝缕缕地满天游走。
河水更加欢畅地向前流去,哗哗哗。
双洲上的白鹭闪着白洁的长翅低低地飞行在金黄的河滩上,好飘逸闲适。
河的浅滩处还会有一个或两个裤腿高卷的渔父,提着渔网,对着河面,用力一撒,接着,闪着波光的河面就有一尾尾欢蹦的鱼“扑喇”地装进了水桶中……
最令人期盼的是,在长江的这一条支流——沅水上,你能够看到一艘小船,船头伸出两根长长的篙子,篙上立着几只或十几只浑身黑黝的鸬鹚,有的竖直着脖子看着水面,有的缩着两腿憩息着,井然有序。船头一个长裤短衫的男人撑着桨,他时而望望鸟,时而看看舱里的鱼。船中常常有那么一位清秀的少妇,衣衫散乱,光着脚,蓬乱着秀发,她正坐在船舷,背朝着河岸慢慢梳理着。朝阳用五彩的光芒衬着她窈窕的背影,那是没有受过世情熏陶的矜持女子的背影,眼前便自然形成了一幅好纯朴的水乡图。船蓬上还飘几件刚洗过的内衣长裤……
当这么一艘渔船靠了岸,男人就提着还活蹦乱跳的鲜鱼上得街去,交给馆子的老板加工了,摆上四方桌后,喝一口米酒,尝一口酱汁的河鱼,再划上几拳,说上点江上捞大鱼的险事,或讲上点秧田里用牛的趣闻,不禁让人感到鱼米之乡的清新的气息,多么令人留恋。远离家乡,这些从不引人注意的平常事情,司空见惯得不愿意多说的事儿,竟然深深地吸引着远方的游子,从脑海中绘成一幅最温馨的画牵引着远方的游子,——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啊。
北京的清晨与故乡柳堤的清晨有什么不同呢?不就是这一河水,一堤柳,一声布谷,一叶船上的风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