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竟争不过现代。
这个院子,原来也该算建得巧的,一段楼梯透视的立体感就极好。让人想不到的还是那段走廊竟通出院外,窜到前面一户人家的楼中。
(三)寨中生活
家家相通,户户相通,不禁让人稀奇,过多了城市生活,最习惯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防”与“隔”。
走出去站到走廊的尽头,才知这一圈建筑的复杂。我面前的这个黄墙平院已经够大,庭院的南墙却又辟一院,青瓦宽檐的土楼抵山而出。串对串,排对排,连上我来的那一户,也不知联通了多少人家?人声喧闹传来,我看到它的右侧还有年轻后生在扔砖加瓦。
而它的人情却又纯朴简单之至。院里的狗尾巴摇来摆去地并不轰我,右侧平房内还出来一个女孩,二十来岁,朴素的打扮,瞧着我这远方的客,友善地笑着,对望中显得敦厚显出一分腼腆。
年轻是最无忌的话题,不一会儿就彼此走近亲切地攀谈起来。
“都是亲戚”,她手指向我身后,“一大家子。住在一块,楼才要打通……不过各家还是分开过。”
“这大门怎么也不上块门板,不怕晚上……”我回头望着空荡荡的门有些担心。
“用不着的”,她眨着眼睛,似乎有点不解我了,“山里很安全,不会有那种事。”
原来族聚的好处,不仅能聚出亲密人情,还能聚出人间难得的信任。“夜不闭户”,叫人惊叹的古风,还能见于山村,现在却也只能遗留于这样的山村了。
寨子里最多的哪族人?让我意外的,是得知此处乃是壮寨,也有些汉人就是没瑶。忽然想起在壮族为主的广西,瑶和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看这壮族女孩与汉无异的着装,瑶在大瑶山这“瑶族之乡”也稀奇难见的道理,最终还是能够理解了。
“瑶族人见得很少,瑶语不太好懂,这里主要还说壮语,也说白话、普通话。”
很高兴地听她说着普通话,来桂之前,本还以为异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