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院子里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清朝时期就在这的,而有的又说是唐朝初期的时候,甚至有的还说那是几千余年的事了。这些说法都没依据,也就是瞎猜,因此不能相信。但我一直相信它存在于这里的历史是悠久的,从它那被风吹雨打得凹凸不平的表面是可以看出来的。我常想,它一定有很多曲折而感人的故事,只是这故事太过于神秘,我弄不清楚,别人也很难知道。
读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我与……”的半命题作文,我一时写不出来,于是便就跑到丑石的旁边呆想。也不知想了多久,忽然有了灵感,后来我就写下了一篇题为《我与丑石》的作文。作文写得并不怎么样,但老师看后却大感欢喜,拿着在课堂上朗读了一遍。当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放学后就飞跑到丑石那里去,像是让它一起分享我的愉悦。事实上写这篇作文的灵感是它给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篇作文是我与它共同孕育的结果,它也应得到一些报酬。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把它当作我的一个朋友看待,有忧愁我会找它,有幸福我也会寻它;它也像一个专门等我来临的倾听者。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与它有着宿命的味道:它像是受了谁的指使,在这儿等我的出现,而它不知已等了多少个日夜。我想若是没有它,我的童年生活将会变得更加枯燥与烦闷;而它若是没有我的陪伴,也会变得更加的孤独与寂寞。从这一方面想,我们都需要对方的陪伴来驱除心里的郁闷,因此我们早早就约好了的,它在等我,我盼望着与它相见,我们都需要对方,谁也不能没有谁。但是这样想,似乎又显得我们谁也没有欠谁的,大家互相抵消。等互不需要对方的时候,可以简简单单、洒洒脱脱、毫无依恋地说声“再见”,然后就各自离去,从此再没有任何关联。
像它这么一块巨大的石头,在建筑方面上是有很大利用价值的。在我十岁那年,村里的一个建筑工人就说要把它炸裂了作房楼的基础建筑物,但那个时候又有流言说它是天下掉下来的陨石,不能作建筑物。这个说法激起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与爱护,甚至有人提议说要请天文学家来证明。这使我对它有更深的神秘感。它真是陨石吗?我无法知道,最终也没有去请天文学家,人们也无法作出肯定的判断,但却使得在今后没有人敢再说起要把它炸了拿去当建筑物。
我在光阴流逝中慢慢的长大,而丑石却在风雨沧桑中渐渐的老化。它的怪异样子没有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