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同学”
夜自修快要开始了,我匆忙赶到教室。推门,眼角瞥过。咦,多了个人,落座前问了旁边的同学:“那人谁啊?”同学诡异地朝我笑了笑:“新同学。”这时其他人也应和这种说法。从他们搞怪的表情中不难猜到这其中必定有猫腻。再回头,仔仔细细瞧了那人的背影,很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会是谁。难不成是隔壁班的,还是……
在我冥想之际,那人放下报纸,转过身。我突然意识过来,冲着同学直点头:“新同学,果然是。”
听见我们的对话,他笑了笑:“唉,你们这些人哪。”明明很有教育意义的话,配上他带笑的脸竟硬是有让人发笑的冲动,于是原本安静的教室就充满了笑声,与此同时铃声大作。
说到这,我应该介绍一下这位“新同学”。他是我们的通用技术老师,个子有点矮,却常爱笑;明明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一直喜欢用老者的语气教育,结果不但没收到语重心长的效果,反而挑起一阵热闹的笑。以至后来我们也会用这样的话调侃他,说着说着连自己也觉得有趣,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孩子对着父亲或母亲说:“唉,你这个人。”当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你大概能从中找到些感觉。
(二)“通用技术就是修马桶”
通用技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高一时。那会儿还没有这门课程,只是一次听人提起高二的通用技术会考有修马桶的题,这让许多考生都蒙了。我也因此落下这么个后遗症:认为通用技术就是修马桶。于是,一提起它就觉得有些别扭。
这样,到高二发下新书时就立刻翻找,结果那里有什么修马桶。过了很久才明白这就像是把数学和解一道数学题混为一谈。
虽说理解,但对于上通用技术课还是有些不习惯。他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我却一直不明白他想要教给我们什么,也许是下意识的养成了“作业就是学习”的习惯,没有作业,反倒觉得茫然,对他的教育水平也因此产生质疑。
俗话说有比较就有突出,这话确实不假。
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