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自然要比大人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然而命运是公平的,她等到了政策的改革,就想春天姗姗来迟的春雨,沉睡的种子重新发芽,等待花开那时。劳动两年后,她终于可以重返校园,从初一上起。她深深地感激着,感激着党,感激着人民,感激着上天给予的机会。她是勇敢的,是顽强的。她凭借着刻苦、努力、拼搏,终于换来了廊坊一中的录取通知书。这样的通知书一定不是现在这么简单了,它穿过母亲曾经走过的路,穿过母亲劳动过的田野,穿过母亲生活十多年的小镇,传到母亲的手里。她不曾给我讲过当时那激动与苦楚相结合的复杂情感,只是说来之不易。她可以到市里上学,她的人生瞬间出现了转机,村子里的人们改变了曾经的态度,为她点着爆竹。我想她一定笑了,眼睛里闪烁着钻石一样的光芒。她终于走出了村子,走出了村人鄙视的目光,走出了童年疼痛的回忆。
一年又一年的花开花落,妈妈长大成人,奋斗了,刻苦了,结束了学业。得到了自己的工作。这过程是不简单的,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比起城市里学生的见识自是不能够了。她说,竭尽全力而为之。
再后来,就是结识了爸爸。这是妈妈生命的第二次怒放。
爸爸在政府工作,单位给了他一套平房,他是日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这学历当时已经算很高了,只是在这个几乎用不着日语的城市里,他的工作是一个闲职,拿着很低的工资,近乎一贫如洗。
就在一个飘着学的冬天,在那个简单的房子里。他们向亲朋好友宣布了结婚的消息。
在结婚前的一天夜里,姐妹们围着妈妈坐下。她们不知道妈妈是怎么想的。
“他那么穷,怎么想到嫁给他呢?”
妈妈低下头,良久,质朴的她说了这样一句话:“知识是金钱买不来的。”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坚定与自信。在门外无意间听到的爸爸此时已是泪流满面,推开门,把妈妈拥入怀里。记忆里除了奶奶的去世,不曾见过爸爸哭,可只是这一句话,这个人,却让爸爸这个北方的汉子流下了眼泪。这眼泪诠释出了二人从相遇、相知、相许的情感吧,这眼泪代替了所有誓言和约定,将不离不弃深深地刻在那雪花纷飞的季节。
朋友们帮母亲添置了家具,又筹备了简单的婚礼,尽管条件不是很好,妈妈还是谢绝了亲友们的自主,就这么倔强地开始了总资产只有12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