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寻求苦难的最小值》后感 [2011-03-23]
“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存在” ——史铁生 苦难,你姗姗而来。带着微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永恒的烙印。 苦难,这场人生的必修课,造就了天才,改变了世界。……
读《原始人生死观》后感 [2011-03-23]
我知道人为什么惧怕死亡,因为人有求生的本能,更有对生的渴望。曾有一段时间,我是那么希望接近死神,我的软弱与对生的绝望让我陷入死亡的迷惑,渴望到达那传说中永恒的世界。 我可以想象原始人对死亡的恐惧。在……
读鲁迅《一件小事》所想 [2011-03-23]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这篇文章,想必不少人读过吧。讲的是严冬早晨的一场“车祸”,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故事中,“我”一直坚信……
读《变形记》有感 [2011-03-23]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最初的荒诞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利无端地变为一只大甲虫,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还以为自己能够……
读《致橡树》有感 [2011-03-23]
如果问,有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可以打动我?我会回答,它不止是有象凌霄花一样的美丽意象,也不止是有行云流水一般的语感,也不止像泉源一样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慰藉,不止日光,不止春雨,甚至雾霭,甚至虹霓。 如果……
读《零距离》有感 [2011-03-23]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
观《泰坦尼克号》后感 [2011-03-23]
十分喜欢《我心永恒》,所以又回顾了一遍五年前看过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在最后几幕的时候哭了,被主角对生存的渴望和执着的爱感动。 年轻的杰克·道森和露丝·戴维·……
读《女巫》有感 [2011-03-23]
《女巫》是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精品中的精品。在2000年英国图书节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作家”投票中,达尔在50位作家中得票最多,名列第二的是被誉为“《哈利波特》之母&……
电影《疯狂的石头》 [2011-03-23]
这部电影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对它的解说可以很多元。假如我们把电影分为两类――阳光型与暗黑型,则这部电影的确属于暗黑型。无边无际的暗黑――也许是宁浩们对现在中国社会的理解和解读。在这部电影里,重庆――当然……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2011-03-23]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地震中的一位父亲为了救被压在楼房下的儿子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整整用手挖了三十八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
伤——读《狼图腾》 [2011-03-23]
古老的民族,古老的生物,相互依存,结伴而行。额仑草原给了他们生存繁衍的空间,腾格里是他们身体与灵魂的归依。 想一直走下去,辗转来回的疲惫,梦也易碎。只能挥泪,命运里铸就的悲哀却无法挽回。只有泪,陪他……
我看《七夜雪》 [2011-03-23]
沧月的文章越来越耐人寻味了。从《血薇》《碧城》再到镜系列的《东风破》,虽然早料到结局,但看完后仍有一种揪心的痛。这应该是从书山题海中封闭多年的那种心痛吧。《七夜雪》也给了我同样的感觉。 《七夜雪》通……
读安妮宝贝《莲花》有感 [2011-03-23]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
看《加勒比海盗》有感 [2011-03-23]
国庆节一点也不好玩,不过国庆节放假那就很好了。所以功抵过,国庆节还是很好的。昨天看美国电影《加勒比海盗》,很好看。海盗杰克一心想夺回属于他的“黑珍珠号”,岂料对手竟然是巴尔巴罗……
如果历史不是历史——对《东京审判》的沉思 [2011-03-23]
“如果投票中最后一票不是赞成死刑,那么我会怎样,中国人民会怎样,世界会怎样。审判之前,我们11位法官已立下誓言,不追究谁投反对票谁投赞成票……在这件事上,我只能……
读《我的油布伞》有感 [2011-03-23]
灯光下,我打开《小学生阅读训练80篇》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我的油布伞》。文章讲了“我”上学因为没有一把油布伞而经常淋雨,妈妈看见了便织了好几夜的布,才给我买来一把油布伞。……
真理效应——读高尔基《母亲》 [2011-03-23]
这是生活在郊外的工人区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革命者”。 “真理是血海也不能扑灭的!”“复活了的心是不会冻……
永远的废墟 [2011-03-23]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余秋雨 虽败犹荣。我是在读完余秋雨的《废墟》后,想到这个词的。盛景固然美丽,但那毕竟转……
兄弟 [2011-03-23]
现代的先锋作家里,余华是自己了解得最多也最为喜欢的一个。 《兄弟》可以说是当下谈及余华无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尽管这很难于掌控,也常常陷入尴尬。 张悦然曾经提到,一个真正的诗人内心要“既有……
梦之歌——读《边城》有感 [2011-03-23]
平凡而宁静的话语。喜欢这种淡漠的美。落日,渔舟还有流水。美丽的让人感到沉重。 站在白塔下,飘飞的白云,河底的石子。像梦。走近才发现,清澈的河水之下其实有着另一个诡秘的故事。 夜深了。那些凄美的歌儿……
谁来拯救龙的哭泣——读《龙在哭泣》有感 [2011-03-23]
——读《龙在哭泣》有感 文章由一则报道引起: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
解读繁漪 [2011-03-23]
读《雷雨》,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有两个大人物,一个是周扑园,一个是繁漪。周扑园因为他那无与伦比的奸诈与虚伪,令我无法从脑海中将将他抹去。而繁漪,却是因为那与众不同的性格,那一种令人着迷的力。 很多……
读《史记》后感 [2011-03-23]
一直在想这是怎样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着油墨的书香让我无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简的坚韧,但那不虚美,不隐恶的文字仍向我展开历史的长卷.那些封沉的记忆在摇曳的光影下若隐若现,跨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我看见了……
读《文化苦旅》断想 [2011-03-23]
提起余秋雨,可能想说得太多,满腔话语积压于心底,随时都有迸发出去的可能。但我还是愿意只打开一个小口,让那话语如涓涓细流一样涌出,将自己再次滋润。 读余秋雨的第一篇散文,是他的《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
红楼梦 [2011-03-23]
今天的阅读课上,我阅读了《红楼梦》。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被我读过无数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开篇即是一首写薛宝钗、林黛玉的……
读《狼图腾》有感 [2011-03-23]
是谁,在几千年的草原上,留下驰骋的身影? 是谁。在草原民族的心中,烙下不灭的印记? 是谁,将草原纯洁的灵魂,带上广阔的腾格里? 当人们带着凶蛮无知的心,汹汹地掠夺着草原的一切时,又是谁,试图力挽……
读《道士塔》有感 [2011-03-23]
“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是啊,侵略者的车轮已深深的勒进了中华民族的脉搏,他也在雕刻历史的耻辱与悲怆。 王道士啊!您这是愚昧还是无知啊?墩煌……
蓝色的雪天——读柳营《树鬼》 [2011-03-23]
一、通往雪天 一开始是那个句子拨动了我的心弦。一丝一丝,心灵上的音符被拉长;一缕一缕,开始落雪。 “一场虚构的雪,看起来孤独寂静,却有无限繁盛起伏隐藏其中。” 这其实是后……
奋斗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 ——读《亚马逊蝌蚪》有感 [2011-03-23]
没想到,我会为一只蝌蚪而动容。 这是一种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蝌蚪,称为亚马逊蝌蚪。它们的一生,与其说充满了艰辛,倒不如说是一部灾难记实片。 从刚出生不久,它们还是一团卵的时候,便遭到红蜻蜓的洗劫,……
生命的本质——读黄昏的诗集《感知四季》 [2011-03-23]
持续的感动是最温暖的。读着黄昏的诗歌,就像欣赏十里荷花,让人感觉格外自然轻松,也美得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而其内涵就如荷香扑鼻,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品味,温暖至深。 黄昏是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高手,他总能把……
误会的尘埃 [2011-03-23]
——读落落《尘埃星球》有感 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插叙式的文字,平静而忧伤的感情大片大片的盛开在字里行间。 他们仅是两个尘埃星球,有过一段相遇,最终却要分离,相会无期……
《买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2011-03-23]
夜深了,妈妈已经熟睡,邻家的小狗也不再吠了,我在暖暖的被窝里深情地读着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天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个童话故……
各自的朝圣路——读余秋雨《莫高窟》有感 [2011-03-23]
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真、善、美的宗教,寻找一种皈依人性至纯的信仰,走出一条通向内心神圣净土的朝圣路! 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就像余……
天堂——读安妮宝贝 [2011-03-23]
看安妮的文章总是突如其来的阵阵冷汗,背部发毛,内心惊异。 一次次的冲击着灵魂,像是一次次揭开内心中隐秘的,禁忌的伤疤。那种直露,使我的脑海嗡嗡作响,回荡……是坠落的沉醉还……
止战之殇——《满城尽带黄金甲》赏析 [2011-03-23]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满城尽带黄金甲》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规矩的故事。 王的规矩 王是一个讲究“规矩”的男人。从影片一开始他就对二王子元杰说:“你想要的,是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