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一本书,叫《第五代人》。读完深有感触,顿觉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真不容易。
现在市场上很流行“八十后”文学,一群二十出头的小年青写着特立独行的文字。虽然很多人认为“八十后”现象纯属商业炒作,但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背后的时代文化。我以为“八十后”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的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的背后就是由于时空经验压缩而导致的人的情感的破碎和易位。所以商业化和情感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正体现了时代的潮流。
这里我并不想就“八十后”现象多发议论,我更想说的是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们的时代使命问题。
很多人认为八十年代人是垮掉的一代――就像西方国家一样――我们生于后改革开放时代,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时期,又恰逢全球化潮流,所以我们身上有太多的西化特征,表现得格外另类。我们不同于上一代人,我们讲经济、讲个性、讲民主自由,完全不像我们的父母那样为了社会主义而献身――换句话说,我们失去了中国第四代人的那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我们表现出更多的现实主义。
我们在街机出现时狂玩街头游戏,又在网络普及时代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我们花钱如流水,吃完了麦当劳又吃肯德基,完全不顾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我们中了“资本主义”西化的圈套,为了一种很现实的梦而抛弃了自己的母语,任由英语搞文化侵略……
太多的太多,无从言及。我们的确很失败。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是时代造就了八十年代人。这是历史给创造历史者开的一个玩笑。我们命中注定是现实的,也是平雍的。
中国的市场化给我们出了个难题:精英,还是大众?以前的大学生是社会的宠儿,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因为“物以稀为贵”。现在的大学生泛滥成灾,高等教育也逐渐走向大众化,所以怎麽也贵不起来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转换一下观念,学会用大众的视野去看问题,适应时代的文化转型。现在市场上流行“反智主义”,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选择大众,同时也就意味着选择平雍,你无法避免。因为当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