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变化不会大
根据今年的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从整体上看,今年的高考试题题型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基础知识客观题部分仍然是成语、病句和衔接,因此考生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选考题部分要注意的依然是小说和传记,尤其要侧重外国小说,这些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答题也很灵活,考生可选择作答。不过,一般情况下建议考生选择传记,小说内容不确定,可能有不同理解,而传记事件清晰、中心明确、人物性格鲜明,比小说更好做。
基础题、主观题,是较能考查学生想象、概括及表达能力的地方,应以压缩概括、仿句、修改为重点,考生只要抓住要点,依照要求答题即可。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往年部分考生对这类题型重视程度不够,失分过多,今年务必注意。
不同题型,复习应各有侧重
针对不同的题型,在最后一个月或者冲刺阶段,考生应怎样复习,侧重点在哪里?
王老师认为,要重视最后阶段,防止考生有怠惰心理。根据以往的情况,有的考生到最后阶段,认为复习得差不多了,有的认为已经定型,水平不会再提高了。其实这最后一个月,不仅不能松劲,反而更要抓紧,避免功亏一篑。因为大脑的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周期性,一旦在这一阶段放松警惕,很容易将以前熟记的知识忘记。
因此,王老师建议考生应注意和老师在课堂上的复习形成互补,课堂上老师训练套题,课下考生可进行分项限时限题专训,例如成语连做10道,然后看正确率,自找错误点;基础题加强训练,阅读题重点训练。
此外,这个时候还要重点练习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思路。
考试时要掌握应试技巧
应试中,有什么应试技巧,在学习上、生活上、心态上,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王老师说,考生在考试时,一定要注意阅读和答题技巧。比如可以先做成语、病句、衔接这三道题,由易到难,再做小论文题。在做小论文阅读时,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按照常规抓中心句,明确大意,第二步根据题干选项找到区间,重点看虚词表达是否符合原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