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语文科考试仅有16天了,而语文科的“重头戏”是作文,今年的作文备考有什么误区呢?昨日,记者采访了东莞中学资深语文老师叶健刚和洪勇,谈一谈语文作文备考需要注意的问题。
模式化写作会造成“审美疲劳”
去年底,东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洪勇参加了全省的高考总结会,会上就获得了信息:今年要压制模式化的作文,模式化的作文可能不会再得高分了。
他在教学中就注意到,不少考生的作文写作,都会陷入“模式化写作”的陷阱。考生作文主要是观点、结构以及素材等方面都模式化了。例如,去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那么,一些考生就可能套上了提前准备好的“万能观点”:回到原点的高度、回到原点的力度以及回到原点的广度。事实上,换一个题目,考生的观点依然可以得到贴切的应用。
在结构上,一些考生习惯用排比句开头,用并列结构行文,用感叹句结束。在素材的引用上,一些考生习惯引用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名句,引用“小月月”等时事热点……这种写作方式,可能会给阅卷人造成“审美疲劳”。
洪勇说,作文的答题,基本上是“素材为王”,也就是看考生积累了多少有用的材料。题材新、有一定的深度和分析力,这类型的作文往往是阅卷人乐于看到的。
有意识地增强作文的思辨性
洪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由于学生暂时缺乏社会阅历,所写的作文集中到了同学友谊、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文体就集中到了议论文和记叙文上了,而东莞中学的学生写作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比例大概是4:1。
那么,怎么写好议论文和记叙文呢?
东莞中学资深语文老师、多年的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叶健刚认为,高考作文如果出现观点模式化、材料模式化,又恰好碰上阅卷老师对这些观点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