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挫折,定能厚积薄发。
谭嗣同篇
万人攒动,红日当空,刑场中央的你,穿着布满鲜血的布衫,你紧握的拳头,你坚毅的目光,你挺立的身板,在死神面前,你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昆!”你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多少国人,在威逼恐吓下,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切。那一日,天地之间,英气遮天盖日,是你,用一人之性命,换取国家之兴亡。你是英雄,是亿万人民内心的丰碑。在生与死的抉择下,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韩寒篇
有你的地方,总会夹杂着质疑和谩骂,人们说你不学无术,人们说你毫无内涵与修养。可是你,低调回应着一切。我知道,你的《三重山》至今受人青睐,你的”新概念”一等奖,至今让人追赶。因为你自身就是矛盾的结合体,所以在新闻和舆论的风口浪尖,非议是必然的。但你之后《独唱团》等一系列散文、小说集又粉碎所有质疑,在质疑中,你不一样的眼光告诉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为何历史总会生生不息?因为后辈者的脚印为它增添章节,历史长卷才会永恒,不一样的眼光,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你。
不是吗?
●作文综评:
1.巧加标题,角度多样。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列举苏轼面对挫折、谭嗣同面对生死、韩寒面对质疑因为有了不一样的眼光而赢得了永恒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诠释”不一样”的外延,从而丰富了”眼光”的内涵。
2.事例典型,融情于事。文章对三个人的众多事例,也只是撷取其中最能表现”眼光与众不同”的一点,将叙事与抒情、议论巧妙穿插起来,情感深挚而极具感染力。
●亮点导读:
结构精美,首尾圆合。这篇文章采用小标题形式,非常醒目地将作者的思路、选材乃至立意呈现在阅卷者面前,同时,文章首尾呼应,每一个片段则采用分→总式结构,使文章的观点鲜明而集中。这种结构模式在考场作文中非常管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