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就一定是"非",而是用不同的眼光审视之,而得出不同的新解观点跳出了窠臼,新颖而别致
2.多角论述,篇末点题文章从不同角度,眼光不同,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丰富与多彩,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收住,而是笔锋一转,在倒数2、3段论述起"坚持自我"来,使文章的观点深入了一步篇末点题,呼应开头,并对第二段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样,结构完整,由浅入深
亮点导读:
见解新颖,观点独到文章立意并没有停留在"不一样"本身上,而是从哪些是"不一样"到如何才能"不一样"更进了一步其中,对刘心武续《红楼梦》、台湾人眼里的"统独"、不同的"眼光"端详古树,看法迥异上展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不一样的眼光
赵卿含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听雨,是心灵的升华,是往事的沉淀,是生活的感悟,不一样的眼光,听出不一样的雨声
用少年的眼光听雨,听到的是那份喧哗与气势
少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没有尔虞我诈的追名逐利,没有政治官场的勾心斗角,少年若素玉,无半点瑕疵,所以才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然而,也正是这种居安不思危的思想埋下了祸根,"红烛昏罗帐",那些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不正好那些电闪雷鸣加上从天下降的倾盆大雨吗?这就是雨的喧哗,在那种慑人的气势下,有谁会想到自己竟会在一条彩虹出现在天边后,悄悄地离开呢?
用壮年的眼光听雨,听的是那份宁静与悲凉
三十而立,人在此时,往往变得更加沉稳与成熟,没有了往日的冲动与懵懂,拥有了更多的感悟与沉思,身处客舟中的游子,此时更是悲凉倍增,什么客居他乡,怀才不遇,世事变迁也都会撩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