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阅读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章与文段的关系。既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确深入的理解。考场阅读的考察中,很多情况是考我们的精读,尤其是对某一段某一节的深入理解。
3.文段与中心句: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有时候用的是物连,即重复强调某一物;有时,又采用时间、空间连接的方法。
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常常可以通过它们来检索、补充、概括以及作文意补充等,以达到明重心、作比较、抠字眼、画标志的考场阅读中所需的一些具体试题的作答的目的。
5.题面与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
考场是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包括词性、修饰成分,乃至句式,从中找出命题的真实意图。
6.提示语与附加语
名 句
一、高考中名句的来源:
1.背诵篇目(基本在古文中)
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1997年高考题)
2.非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俭示康》,1996年高考题)
3.课外名句(《优化》上有整理的那种)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998)
二、命题者的思想导向:(名句的思想内涵)
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
三、复习范围:
1.最近发的讲义上整理好的
2.第一到六册古文背诵篇目中句式整齐或揭示主旨、有一定意义的句子
3.平时练习中写错的字要特别注意。
古 文 翻 译
一、遵循三条原则:
信:忠实原文意思
达: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尽量美一些,保留原文的语
<<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