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闻网6月7日消息:“今年的语文作文是什么呀?”今天上午11时40分,记者尚未离开高考考点,一位和高考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朋友就打来电话问。
这位朋友的电话,实际上代表了许多读者对高考语文题的强烈关注。
本报特别请海师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吴益,海口一中语文组组长、高级教师 康临华评析今年高考作文题。
吴益:不点明话题是微调
“今年的作文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觉得很陌生、很奇怪。”吴益认为,这篇材料作文保持了高考作文题常态,学生在立意时不会感到为难,这延续了高考作文的稳定性。
吴益对记者说,作文今年还是有一点点变化,往年总是给考生设立了相关话题,围绕话题展开,而今年没有设立话题,也没有限定文体,这有助于考生更加深入、更加丰富地理解题意,写出更有个性和灵性的文章。
吴益说,看到这样的材料,有的考生会从不要好高骛远、东施效颦、不自量力着手,有些考生会在这一基础上进而生发出乌鸦有“鹰击长空”的追求,也值得嘉许。
牧羊人的孩子最后说了句“它也很可爱啊”,吴益认为,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考生可以由此生出许多联想,不管如何立意,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康临华:见仁见智,都有话说
康临华认为,今年的考题比以往几年的话题作文更为开放,真正可以让放手考生写出自己的见解,比如“诚信”“心灵的选择”等话题,考生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从考题暗示的角度去立意构思作文。今年的写作要求更为明确,对于海南师生来说更感亲切,因为它与新课改的精神完全一致,跑题的几率降到了最低,“自圆其说”可能更加要拉开精深与平庸的悬殊。
这则材料中的老鹰其实是可隐去而不深究的对象,作文的突破口是从父子两人的对话入手去理解乌鸦的启迪意义。我们不妨把牧羊人说的“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点,乌鸦效仿老鹰可说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因为最后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父亲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以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