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也应该从中受到启迪。我想我们的社会如果按这种狼的哲学去发展,岂不成了强盗的、冷酷的世界?
无独有偶,另一篇美文也是对于动物大加崇拜的。文中对于动物“一夫多妻”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中强壮者占有多名“妻子”,弱小者无妻,这样有利于优生优育……这个分析同样惊世骇俗。对于这样的野兽派美文家,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粗略一看,野兽派在美文中占的比例还真不小。好在也不乏现实派,这不,《给自己一片悬崖》,从名字看就很有新意。写的是一个去澳洲留学的大学生从来没开过车,为了谋得一份司机的工作,谎称自己在国内有三年驾龄,结果他凭着毅力和勇气在开车中学会开车,冒险一个月,驾驶技术就很熟练了。看完这篇文章,不由让人出了一身冷汗。这哪里是给自己一片悬崖,分明是把马路上的人都推上了悬崖。
安贫乐道是失败吗
一位走街串巷去酒吧、幼儿园、小学校讲故事的说书人,一次晚餐时与一位熟识的中国女士聊天。这位女士说:“反正你在这里也没正经工作,那不如去中国教英语。还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和收入。”那说书人很惊讶地认真纠正该女士:“太太,我的专业就是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说书。您怎么能说这不是一项正经职业呢?我不愿背井离乡。”那位中国女士餐后言之凿凿地发感慨:“看他一个穷说书的,朝不保夕,帮他找条出路还不领情。看来我们中国人是好样的,我们来到你们西方,赤手空拳地打拚出自己的一分白领体面职业、中产阶级薪水和小洋楼……”周围西方人个个睁大眼睛瞪着她瞧稀奇。本来西方朋友还挺可怜这位女士的。该女士的丈夫和10岁的女儿都留在中国,她独自漂泊异乡打拚,已四年没见过女儿了。在西方人眼中为出人头地付出如此代价,是残酷的。
中国人对成功、失败、快乐、悲哀有比较概念化的一统模式。说得重一些,就是活着挣口气,是为了一种体面和在别人面前可以显耀的面子。在西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的是干事业的兴趣和自在愉快。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越来越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吸水纸
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一批书写纸时,不小心调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