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行动细节、精彩的标题、题记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临场时具备这种意识却非常必要。
如论述“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满分作文《那时花开》,作者写人们遭遇挫折时总是摆脱不了痛苦,总是说“那时我被气昏了”,“那时我生不如死”,“那时”、“那时”,“那时”真的如此可怕?接着,经少许过渡,就写道“那时”李白怎么怎么,“那时”陶潜怎么怎么、居里夫人怎么怎么,他们都是战胜了“那时”的人物。所以“让我们在挫折面前高歌―――那时花开!”这个“那时”,就是作者着力突出的亮丽点。再如关于曾国藩的话题的满分作文《倚天照海》,最后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同样形成了一个亮丽点,这些,无疑是作文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阐述载体细选择
高考时情绪紧张,心情急迫,许多考生往往匆忙下手,就不免落入俗套,陷入平庸。而如能多动几番脑筋,仔细选择一个精妙的阐述载体,似乎更容易使作文成为美文。近年来,用“红太阳?绿太阳”、“菊花?古剑?酒”、“鱼?水”、“绳子?锁链”、“小城?荒园”,还有“月亮的脸”、“有色眼镜”、“七巧板”、“古城墙”以及“秤杆”、“树叶”、“芦苇”等等载体,获得高分的作文相当不少。
好的阐述载体,可以使构思有一个清晰依托,立意有一个形象支撑,通篇有一个漂亮的文眼,话题就有了腾飞的翅膀。如论述“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满分作文《西安和南京―――山与水的对话》。在中国,确实再没有用黄土汉子般的西安和水乡女儿似的南京象征“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更合适、更有强烈的历史文化韵味了。所以,这样的载体一被锁定,作文的过人之处已跃然纸上。再如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过荆棘》,用风作为遭遇挫折、用荆棘作为超越痛苦的阐述载体,也极为精妙,此类作文,都是极易脱颖而出的。
模式套路先记取
作文结构,也是决定成败不可忽视的因素。结构意识模糊,极易心中茫然,写得杂乱无章。因此,事先熟练掌握并牢记几个现成的模式套路,高考临场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迅速选出一个,组织材料,布设内容,往往可以尽快步入捷径、少走弯路,由此获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
如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作者先写了“六十年前”的“诺曼底海滩”、“斯大林格勒”、“中国东北某村庄”发生的战争往事,然后写“六十年后”同样三个地方“老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