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的细致分析,本文归纳出如下几个范畴,同时列举了出题背影及其可能性和相关的写作方法,希望对考生有所裨益。
1人生观、价值观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快乐”为话题、以“成功”为话题。
人生观、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作文立人的永恒主题,可以说每一个学生从写第一篇作文的时候起,甚至是在学校里上第一节课起,就一直在作并且将继续作这篇文章。正是因为这类主题在平时的教育、学习中被学生不断地接触,难以写出新意,不易区分水平,所以在高考中直接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
尽管人生观、价值观一类的题目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比较小,但作为有着永恒意义的主题,考生还是需要做适当的准备,而所有的准备之中,心理准备可能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写作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立意一定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方向在社会文化中有定论,没有必要为了出新出奇而颠覆传统。
■可以在材料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感。
■写作的时候注意理性的议论和感性的抒情相结合。
2生活中的美德范畴的考题
例如:以“爱心”为话题、以“宽容”为话题以及2001年的全国卷作文——以“诚信”为题。
和人生观、价值观一样,生活中的美好品德也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作文题材,但后者的时代性更为突出。中国社会20多年来持续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部分美好品德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以此为作文题,并借此促进学生以及全社会对美好品德的信仰是很有意义的。2001年的全国秋季高考作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近几年来,社会诚信渐渐丧失,假名牌发展成假酒、假药;打假发展成假打;情况之严重使总理在高等学府提出“不做假账”。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2001年的全国高考作文是很切中时弊的。但上海的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高考作文毕竟让考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题目下去呼唤、挽留、保持生活中的美好品德。
对于这样的作文,写作时要注意:
■对题目的解读要深入、细致。比如“诚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