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让语言“跟着思想走”,渗透文化的特质。
语言之美首先依赖于思想之美,有文采的语言必须是体现思想内核的,才富有表现力。一是对几个不同事例逐个进行一句话高度概括,使之构成排比句,这样既充实了内容,又体现了文采。例如:“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是让文字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避免枯燥干瘪、孤陋浅薄,使文章飘逸出浓浓的醇香,耐人寻味。
第四,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处点亮思想的光芒
不少考生喜欢用“题记”,如果与中心意义风马牛不相及,题记便成了多余。不少考生喜欢在文中写景,如果不是为了表现主题服务的,写景便成了摆设。无论运用哪种表达方式,都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都要表现思想性。要旗帜鲜明地突出自己的思想。考场作文的主旨应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突出出来,让阅卷人看得见,摸得着。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处突出中心语、关键词,使文章“处处指向中心”,便于把道理说透。
第五,让思想凝聚思辨的色彩
中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受主观情感的支配,容易产生片面、夸大、过激的思想情绪,暴露出思想的幼稚。而用一分为二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就会有思想的深度。
第六,让“真善美”成为考生的思想主流
很多考生一听“立意要深刻”,就以为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到很高的高度,把它神圣化。还有的考生捏造事实,虚假为文,骗取高分,如有的考生作文时一边编造“父母双亡”之后自己如何坚强面对世事,一边在心里对健在的父母说一百个对不起。这样作文,危害极大,此风不可长。其实,中学生应该强调写“自我感受”:表现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