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热点,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情感?请自选某个“社会热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习作1]
保护我们的节日
kangkang
今年的春节不太“热”。
其实岂止是今年,自从我上初中以后,我就觉得春节时的那种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我长大了,那种孩子气没有了,还是因为生活好了,那种盼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心情没有了呢?
是因为过年鞭炮声少了,“爆竹声声辞旧岁”没有了;是因为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的少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是因为身边的姐妹兄弟少了,在外地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是因为大家团聚的时间少了,是因为那种促膝长谈的温馨时刻少了……
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我们的春节正在慢慢地退色。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过年做面人,蒸面人一去不返,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不被人提倡了,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开发短信相问候——在农村里初一街上的人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冷清。
因为繁重的学业,我们不能再走亲访友;因为国家的限制,我们不能再听见喜庆的爆竹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正在失去年的标志,年的味道。
其实又何止是春节,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努力想一想,我们还能想起多少个传统节日呢?
而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
情人节里玫瑰走俏;愚人节里谎话连篇;圣诞节里圣诞树棵棵树起,圣诞老公公充满着大街小巷……
我不能批评这种现象为崇洋媚外,可是我想问:我们国家的“七月七”难道就不感动人不浪漫吗?愚弄了别人就那么好玩吗?春节难道比不上圣诞节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能够重新去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节日。现在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学习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过我们的节日。这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节日是很有丰富内涵的吗?
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