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那天早饭后,村民拿着一副副对联来到村长家里,一副副对联表现出了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豪情和喜悦:养猪专业户的对联其上联是"干劲冲天凭政策撑腰",下联是"豪情万丈靠养猪致富",横批"猪大油多";磨豆腐专业户的对联其上联是"寻营养长精神吃我家豆腐",下联是"沐春风想发家靠技术精湛",横批"你富我也富";……村长也把自己家的对联拿出来了,上联是"春光无限齐看中华日月新",下联是"众志成城共建文明富裕村",横批"俺村生财"。内容丰富,字也写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我"正欲夸奖几句,却发现"横批的'才'字写错了",于是就给村长伯伯指了出来,没想到"他却满不在乎"地笑了,还要"我"自己想想。"我"开始了仔细推敲:这几年村里家家致富了,算得上"小康"了,但是富裕家庭对孩子学习不重视,没有几个上得高中,更甭说大学了。村里最缺什么?人才!"我猛然醒悟,不由从心底佩服村长的春联,真是有领导风范。"村长对"我"的理解很满意,还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们几个中学生,问:'能不能让咱村生才?'"村民也都明白了村长的用意,表示"今后一定重视孩子的学习,让'俺村生才'"。……从文章里,我们不难看出面向新世纪农村干部观念的更新和远大的目光。是啊,从贫困到小康固然不易,但只要有好的政策,靠着勤劳还是可能达到的,而要在向前迈一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没文化没知识则是难以实现的。因而有远见的人,为了有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开始关注人才,呼唤人才。姜光侠同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素材,写出了这篇不同凡响的习作。
像《咱村的新鲜事》这类习作并不鲜见。《阳城春意浓》写的是一个小县城的书市。集市是乡村人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卖出农产品,购得生活的必需品。慢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已不满足于温饱生活,他们需要更高的生产技术,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书市便应运而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