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谈修身的内涵,如炼人格、修骨气、静心、育意志,修正气等;
2.为什么:谈修身的价值,如修身与人生、修身与社会等;
3.怎么样:谈修身的方法,如读书、艺术、亲近自然、走进古迹等。
有了如上的化解,准确判断就显得轻松易得了,我们就可以从“修身贵在养气”“修身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书以修身”等方面来立意。
2008年上海卷“他们”,可追问“他们是谁”“他们怎么样”“他们什么值得我关注”等。
再看《於陵子·人间》那则材料,分析时可围绕蜗牛的结局问“蜗牛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蜗牛最后郁郁而终”“为什么蜗牛没能实现其梦想”或“蜗牛怎样才不会这样”等,最终可以正确地命意,如“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实际出发”“心在当下”“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专项训练
1.以“齐”为话题,做审题立意的设计。
解析:“齐”可以具体化为“见贤思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别人看齐”“齐心协作”“人心齐,泰山移”“百花齐放”等;进而可以加工成完整性的观点,例如:“百花齐放”是对团队的感召,对自私的救赎;“见贤思齐”是对更高人生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一个有志者的使命。确定好具体的写作点后,才能从自然、人生、精神、生活、社会、历史等层面去搜索素材,再根据素材的性质决定写作的文体。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做审题立意设计。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一位老者叹息说:“这是一条愚蠢的鱼。”
解析:针对以上一段材料,同学们可追问:文段主要对象是什么?怎样看待这条鱼的行为(肯定角度、否定角度)?这条鱼为什么有这种结局?从这几个追问中,便可得出准确的立意。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做审题立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