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时,讲自己讲同学,未尝不可,可是在选取具体的材料时,毫无特色,毫无技巧,造成作文的平庸。
三、防选材缺乏真情
1.忌材料无情。
材料是否有情不是看有多少抒情的字眼,而是材料所蕴涵的情感因子有多少。有些材料的内容所含的感情因素多,则可以触动真情,而有些材料是没有多少情感因子的,那么如果拿来则很有可能成为败笔。真正的优秀之文,需要至真至纯的文字。一曲《出师表》感天动地,唱彻历史的长河,经久不衰,就是诸葛亮选择的事——北伐是具有煽情的因子的。他对刘氏家族有知遇之恩,又临危受命,承受“托孤”之重任,所以情真意切,一片忠心耿耿,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展示了真情的可贵。
2.忌材料粗犷。
材料的表达是否细腻,决定材料价值的高低。细腻出真情;泛泛而谈,空泛滥情只会写出矫情虚情。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均是出真情的源头。将材料写细写实,就是对真情的最好诠释。方纪面对“重庆谈判”这重大的题材,他没有吞大,而是选取“挥手之间”这细腻的题材来表现自己的感情。《项脊轩记》之所以令人感动不已,是因为归有光善于用细节来写人,他写母亲在听到“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扣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两句极其平常的语言,生动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3.忌材料过火。
有些材料有煽情因子,而且有十足的细腻的表达,但是却让人感受不到真情何在,十分别扭,其根源在于有些“过火”,或者说材料有些虚夸。主要表现在:材料不真不细,却在那里空洞地抒发情感;材料有一定的情感,但是不足以上升到重大的社会题材上去,在那里空发政治情感。
病文诊断
永远的信念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个信念永远在支持我鼓励我,伴随我走过每一个黑天和白夜。是您——张老师,成为我生命之中的一盏明灯,您虽然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我们永远怀念您。
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