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的加剧。如果把主旨定义在这里,通过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现象,探索人类的心理情感,我想,在立意上会获得高远及深刻的赞叹!
2、讲人之常情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许多高考作文题也多了对考生“人之常情”的考验,如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四川卷“坚强”以及天津“人之常情”。何谓人之常情?一般看来,即为人所普遍存在的某些感情,如帮助、羡慕、内疚、友爱、鼓励、喜悦、见义勇为、与人乐乐、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由此可见,所谓的人之常情,应该指的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强调学生只能只是埋头于课堂和书本,应该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去学会关怀他人,体贴他人。如果平时只知道在课堂内、书本上下死功夫,缺乏一份“课堂外”的功夫——不观察社会,不关注他人,对人间百情、世间百态处之漠然,只知卷头上用笔,不知用心,那么,也难以写出上佳的作品。
上面几省市的作文卷,无论是“带着感动出发”。还是“举手投足之间”,抑或是“坚强”,它们都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从关注人的表象,进而关注人的内心,人的心灵。本质上说就是真实的感情,健康的情感!这也是教育界一再认识到并反复强调既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要注重素质教育,但囿于应试教育框架的约束,许多中学重课堂内,轻课堂外;重文字的表达能力,轻文字所表达的东西——对他人关注,以及建立在这种关注之上的、人所本应具有的真情实感。
当然,文字的功夫应该考察,但更应该考察的,则是蕴含在这些文字中的人性。关注生活,感悟社会,贴近自然,关心他人,为应该感动的人和事感动,对应该愤怒的人和事愤怒,知道牵挂小草,牵挂小鸟,为露宿街头的流浪孩子冷暖操心,为遭受不幸的他人落泪,这些本就应该是人性的自然表露,本就应化作文字,但并不仅化作文字。
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如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它是一场灾难,但在这场灾难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