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题一
卞之琳的《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也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风景,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有艺术的,也有文化的、历史的……
只要心中有风景,生活中就处处有风景。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以"心中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好材料作文首先就是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生发出自己的感悟。
写好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风景"一词的理解。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我们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是:不管你拥有什么,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中心我们知道,这里的"风景",应该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景",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享受的都可以称得上美景,如"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叙写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个性等。
优秀例文
风景就在身边
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而你微微低头,看见的野花朵朵,嗅到的芬芳阵阵不也是风景吗?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川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不也很美吗?
世界上并不缺少风景,熟悉的地方也处处充满风景。所缺少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捉每一缕惊鸿之美的眼睛。
写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让一代金主遂起马踏中原、游目江南之志的柳永可谓是没落失意。空有一不留神便溢得满纸词句灵动生辉的才华,却只落个柳屯田的"大"名。当他无意功名,寄情诗词之时,他蓦然发现,风景其实一直跟随自己,"才子词人"在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自是白衣卿相",他的才华得到无数人的认可,够了够了,能获得后世一句"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赞誉,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这是每一个诗人所追求的最美风景--百姓的认同,所谓"浮名",哪比得上"浅斟低唱"?有了这最美的风景,柳永在诗词的世界里也可以登基称王。
"大师绝代风华,天才卓尔不群",人们以为出书千万,稿费万千,便是一个作家所追求的最美的风景。可是,真正的作家却知道,最美的风景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只要有一本好书,一领草席,在破旧的茅庐中也有美丽的风景。当别人在围城里寻找风景,钱锺书却在围城之上怡然自得。因为他身边有书,有这最美的风景。十年动乱之中,他便是靠着书籍怡然自得,哪管世间几多烦恼,大师自在风景之中。
"迷,则乐境为苦海,犹水变作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化作水。"《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道破天机。许多人苦苦追求风景,却不知道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自己身于其中,反而看不见风景。
身边处处有风景。只不过你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用心捕捉,你会发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也是美妙无比的风景,你所追求的风景其实近在咫尺。
当你不断奔跑去追逐落日的余晖,天边的彩霞,你认为那里才是最美的风景,请暂时驻足,望望脚边的池塘,那里也有天光云影,那里也有最美的风景。
当你在人生之路上匆匆奔跑,追寻风景,请驻足静心,用心探寻,风景就在你身边。
本文很有品位,其品位得自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少了正统议论文的呆板枯燥,多了鲜活的灵性、灵气,更加耐人品读。
全文构思新颖,诗意浓郁,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从整体上看,文章亦理亦情,亲切感人。 预测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学者秦笃辉说"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
读书、作文如此,人生又何尝不需要领悟呢?
请以"领悟"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有导引材料的命题作文题。材料以清代学者的名言作为引子,从正反两方面提示考生关注领悟对于读书作文的重要意义。但本题并不局限于"谈读书"作文,要注意这样一句话"人生又何尝不需要领悟呢,"这是对文章立意指向的限定。本题要求考生从人生的层面思考"领悟"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涉及价值观的问题都在本文的写作范围之内。
例如,考生可以"领悟"的人生真谛有: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