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nstein,1985)认为“学习策略是必需的各种不同能力”。
第四种,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如,但瑟洛(dansereau)(史耀芳,1994)认为“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信息的获得、存储和利用的一套过程和步骤”;胡电芝(1997)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利用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史耀芳(1991)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的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
以上四种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从抽象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的学习规则”;从学习的操作意义上说,学习策略是一个“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从结构意义上来说,学习策略是由“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因素组成的(超英,1999)。因此,综合以上观点,蒯超英给出的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着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也就是说,学习策略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⒉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
由于对学习策略内涵的看法不同,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层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⑴奈斯彼特、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史耀芳,1994)把学习策略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一般策略。其特征与态度和动机因素有关。
②宏观策略。其特征有:高度概括化、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随经验的积累而改进。
③微观策略。其特征是:概括化程度较低、容易为学习者所掌握、同高度有序的技巧构成统一体。它包括六个因素:
1)提问,其功能是确定假设,建立目标和项目参量,寻求反馈以及联系人物等;
2)计划,其功能是决定策略及其实施一览表,精简项目或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