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静谧,静谧得可以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可以听海风在耳旁的悄语,因为静谧,所以让人可以聆听,可以思考,可以浮想联翩。在这里,几乎看不到匆匆而过的脚步,有的是游客惬意的漫步;有的是板车与石板路的私语,都市里的紧张和压力在这里荡然无存。这种特有的静谧和悠闲,是一种温馨,是一种知足常乐,是一种与世无争,是一种潜在心灵深处的沉静,是一种历经艰辛磨难的禅意。同事们都发出了感慨:要是能在这里生活,人生还有何求?真的,这里适合沉默,适合随性而行,适合长久的体会和融入……
接着导游安排我们参观海底世界,等了一个小时看了十分钟的表演,走二十分钟的海底隧道,这个景点就算看完了。
从海底世界出来时下雨了,细雨如织,我们撑着小花雨伞走在小巷里,踏着青石板小路,看墙上绿藤,石上青苔,清丽而不妩媚,纯净而不空荡,似乎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了。在“雨巷”的尽头,就是新四海,大家在这里疯狂购物,出来的时候人手至少两大包,无一人空手。就这样,我们大包小包的提着,随导游观赏了“万国建筑”。
走在深幽的小巷里,观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建筑,如同走进历史的隧道,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悠远,一种心痛的沧桑。*战争,这里是最前沿的阵地。*战争之后,这里首先被沦为各国列强的殖民地,欧美风情的教堂,哥德式尖顶的监狱,领事馆里巴洛克式的浮雕,那是鼓浪屿旧时的屈辱。那一砖一瓦在时光的轮转中,终于成为了历史。林立的各式建筑透过岁月的风尘,已经抹去了历史的伤痕。何种当时的辉煌建筑,何种当初的不可一世,何种当年的富户豪门,如今,只成为了游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罢了。
我们是坐快艇离开鼓浪屿的,仅两分钟,鼓浪屿与我们又是两岸之隔了,在迷蒙的雨雾中,我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词语送给她,或许,是我太笨拙了吧。唯有在离开的时候,抛开所有的烦忧,把恬静的、素淡的整颗心,交与这简约的白描——鼓浪屿。
初一:上官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