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爱读书,我与书之间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妈妈说,小时候让我抓周,爸爸在我面前摆了一堆五彩斑斓的玩具、各种美味的食品和几本书,我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把小手伸向了一本书。“哇!”妈妈惊呼,“这孩子将来能是个读书的料!”虽然是有些迷信的感觉,但我确实是从小到大都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从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经常指着书上的图片,告诉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到我牙牙学语,就跟妈妈一起读古诗与童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说是“读书”,倒不如说是诵读儿歌。正是这种游戏式的诵读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
懂事后,我开始读那些图多字少的儿童画报。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长长款的我眼花缭乱,但图画旁言简意赅的话语去引得我浮想联翩。画报之类读物我一直看到幼儿园毕业。于是,他们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我的启蒙读物。
升入小学,我的兴趣转移到了阅读童话上面,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我读的也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及《365夜故事》······读着读着渐渐融入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了。随着故事的结局,我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有时捧腹大笑、有时伤心啜泣,有时又深思不语······班级里的讲故事比赛,我总是自告奋勇地打头阵,记得我一个《三脚猫》的故事笑了大家两学年。每次我一上台,下面就一起喊:“三脚猫,讲三脚猫!”于是便讲了,讲后,又是一阵大笑收场。
到了四年级,散文走进了我的视野。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宗璞,也许是因为那篇《紫藤萝瀑布》吧。“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种散发出浓浓书香的文字,给人一种沁凉宁静的感觉。这时,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