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与“(软)弱” ——致孔子的一封信
[标签: ]
尊敬的孔老先生:
这是两千年后的学生给您写的信。
您就是那黑夜里最璀璨的明星,那九州五岳永不熄灭的火焰,照耀着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前进的道路,引领着我们感悟那简单而又深邃的道理:“仁”不代表“(软)弱”。
记得初涉文科,“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简短的九个字,却使我明白了:唯有仁者,才能正确诠释爱与恨。从此,《论语》这本古朴的线装书便将我与您的心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我与您缘分的起点,也是我精神上不可获缺的食粮。我视它为良师益友[注: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伴随我成长,从而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上辨明方向与是非。从《论语》中不难看出,您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人性的本能似乎扭曲了:善良、仁爱,与沧海桑田[注: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一般,发生着翻天覆地[注: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的变化。“仁”的本质被这些人丑化,有人将它与“(软)弱”并提,把“仁者”视为“弱者”,更有胜者视其为“愚者”。正义被蔑视,冷漠似乎是生存之道。“仁”真的是软弱的表现吗?答曰:非也。我认为“仁者”富有责任感,更有迎难而上之勇。“
作文专题
相关作文
服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